熱門

X

開拓文字新國度 帶來閱讀新感覺

    簡介

    GIST

    主持人:鄭政恆、馮傑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開卷樂 |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20/07/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開卷樂】《遠方的爆炸聲》如何書寫他人不幸?


    人生無常,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爆炸一般讓人猝不及防。事過境遷,縱使一切彷彿回復到原來的型態,痕跡依在。香港九十後作家李昭駿,記下那些親歷或感到身受的痛感,將遠遠近近的、在腦海揮之不去的人和事,集結成他的首部小說集《遠方的爆炸聲》,與讀者一起觀察,事故發生後,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李昭駿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在學時已嶄露頭角,其作品獲不少文學獎肯定,包括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第一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等。然而他卻不急於出版,直至今年年初才推出首部作品。十年磨一劍,李昭駿稱,執筆寫小說將近十年,一直隨著自己的步伐,以及生活節奏慢慢書寫,不希望純粹「儲夠字數」便貿然出書。

    「我對出版有一套想法,希望有多一些概念、方向呈現予讀者,直至近年我開始找到成書的結構,有一個清楚的呈現方式,讓讀者明白書的意念,以及內容的關係。」《遠方的爆炸聲》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分為「之後」和「之前」兩輯,前者為近數年的新作,後者則為大學時期的作品,其行文風格、甚至對寫作的想法亦有轉變,讀者或可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兩輯的共通之處則非常明顯,主題及時代背景均離不開「香港」。書中描述那些身處香港的人們,各自過著看似平凡又變幻無常的人生。〈球王的故事〉記下一位對足球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在一場重要的學界比賽中射失十二碼,繼而失去「利用價值」被踢出校,人生由此改寫;同名短篇〈遠方的爆炸聲〉記錄一段始於大學的愛情,一方突然過世,如何影響另一人的生命軌跡;〈現在時間還早〉則書寫正輪候公屋的兩母子,生活中的委屈無處宣洩,只能遷怒於身邊最親近的人。

    讀畢《遠方的爆炸聲》一書,不難發現敘事者大多是旁觀者,透過其角度展示主角的故事。有些地方自然留白,讀者可以猜測,卻無法完全掌握全貌,像是刻意留下思考的空間。李昭駿說,帶有距離感是其寫作的一大特色,「我沒有真實經歷,沒有那些生活經驗及感受,所以未必能直接地以主角的角度書寫,寫了也未必好看。我亦考慮到書寫倫理問題,到底應不應該寫?有沒有位置去書寫呢?這個問題較為複雜。」

    他續說,自己寫作的靈感大多源於身邊朋友的轉述,所以帶有距離地書寫,更貼近其生活經驗,多一些空間創作虛構的部分,亦給予讀者多一些空間去反思。這或許是李昭駿書寫他人不幸的「禮儀」。
      

    20/07/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預告

    UPCOMING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4
    香港電台第二台

    20/07/2024

    開卷樂 |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13/07/2024

    開卷樂 | 《開拓人類與真菌的共同未來》|嘉賓︰鄧銘澤(作者)

    06/07/2024

    開卷樂 | 《紙媒港故.影戲閒情》|嘉賓︰黃夏柏(作者)

    29/06/2024

    開卷樂 | 《日本尋味記 (一)》|嘉賓︰徐成(作者)

    22/06/2024

    開卷樂 |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嘉賓︰曾卓然(作者)

    15/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下)

    08/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上)

    01/06/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下)|嘉賓︰杜翰煬(作者)

    25/05/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上)|嘉賓︰杜翰煬(作者)

    18/05/2024

    開卷樂 | 《孔孟以後的孔孟》|嘉賓: 潘銘基(作者)
    X

    《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 嘉賓︰張順光、陳照明(作者)

    主持人:鄭政恆、馮傑

    '
    【開卷樂】一片時代的見證--《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


    寄明信片,曾經是去旅行的指定動作,憑著一張紙品,可以將旅行風光分享給遠方親友。現在每人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可以即時上傳沿途美景,明信片便慢慢地退流行了。從前,除了為一趟旅程作留念,明信片也能為時代留下見證,尤其是在艱難的歲月中,即使是一張紙片也來得異常珍貴。香港收藏家協會前會長張順光回憶起三十年前,曾與朋友一起舉辦為期三個月的明信片展覽,想不到一場志在分享愛好的活動,居然讓香港興起了明信片收藏熱潮!當年不但得到各大報章宣傳,展覽場地也天天出現人龍。展覽後,張順光將收藏品出版成書,那本書又啟發了不少人,加入明信片收藏行列,其中一個就是陳照明。三十年後,張順光與陳照明這兩位因明信片而結緣的收藏家,共同出版了《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與大家分享珍貴又富有歷史價值的收藏。


    日佔時期的香港印象

    1992年,張順光與兩位朋友以「20年代的香港」為題準備展覽。張順光說:「1920年代的香港很美麗,與上海是Twin Cities,當時的建築物很有代表性。」二三十年代的香港是充滿生氣的魅力城市。可是到了40年代,日本佔領令整個城市變了色調。張順光分享說,在收藏界,「日佔時期」的收藏品具有獨特價值,除了當時家家戶戶也被逼換購的軍票之外,即便是一張相片、甚至一張單據,收藏價值也十分高。2021年是抗日戰爭80周年,張順光與陳照明特意出版了《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收納了由戰前,至戰爭中期,以至1945年戰後共一百二十多幀明信片。兩位作者稱,蒐集這批明信片難度非常高,一來是因為戰爭時期大部分平民忙於保命,物品的保存也來得困難;二來在戰爭時期,所有明信片也是由日本官方出品,不輕易落入平民手上;第三是因為戰後香港交回英國管治之後,殖民政府也不想保存這些不光彩的物品。因此,這些記錄了香港40年代面貌的明信片很難找到,收藏家由日本鄉鎮以至世界各地洽購收集回來。「80年後仍在市面上見到是很幸運的」,張順光感慨地說。


    充滿政府意識的明信片

    世上第一張明信片於1869年由奧地利郵政局發行,後來逐漸在歐洲以至全世界興盛起來,成為讓遊客、商人及船員購買的紀念品。明信片的誕生是為了與人分享風土人情以至歷史文化,可是到了戰爭時期,明信片便成為政治宣傳品。明信片在日語稱為「繪葉書」,1904年的日俄戰爭是日本明信片的轉折時刻,為了動員全國民眾投入戰爭,日本政府大量發行以日俄戰爭為主題的明信片,更逐漸成為美化戰爭的工具,軍方對軍人寄回國內的明信片由圖像以至書寫內容也加以審查。這些明信片所展現的,都是日軍佔領地的繁榮美好,例如攝於彌敦道的明信片,畫面是日本士兵牽著小孩過馬路,暗示皇軍珍惜人民的一面。張順光稱,這些照片如「劇照」一樣地擺拍,相信是經精心設計的官方宣傳品。除了照片之外,當時日本會派畫師在前線當隨軍畫家記錄戰爭,甚至繪畫出香港政府向日軍投降的情景。然而當時的畫師會美化所見之景象,所以在收藏的角度,照片價值較高。

    書中這批明信片帶讀者由日本角度看香港,未能反映當時民間苦況,但仍然記錄了不少當時香港的城市面貌和社會環境,極度珍貴,值得大家慢慢欣賞。
    '

    香港電台第二台

    19/11/2022 - 足本 Full (HKT 21:30 -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