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開卷樂》帶領大家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樂趣。 |
|
逢星期六晚 8:30至 9:00,香港電台第二台播出 |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
'
【開卷樂】《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空運遺體的迷思
殯儀業總是予人一種神秘奇異之感。仵作、遺體化妝師、禮儀師等﹐都是大眾認知的殯儀業崗位,然而鮮少人談及殯葬相關的物流工作。《方生方死:被遺忘的專業》的三名作者——遺體運輸公司創辦人梁偉強、在大專教授工商管理學的講師劉銳業、註冊社工馬淑茵,他們歸納多年經驗和心得,分享殯儀業實際操作,剖析香港殯葬物流的現況與前景,讓讀者進入充滿「禁忌」的世界。
一般談起物流,小則搬家,大則移民,原來也可以為逝者安排「空運遺體」。書中提及,大部份航空公司會因商業及人道理由接受遺體、骨殖、骨灰等空運運輸,只要合乎當地政府特定要求和航空條例,便可將遺體空運至其他國家安葬。當然這過程並不簡單:首先是處理文件,若死者非自然死亡,必須得到法庭的批准,指示生死註冊處發出「屍體移離許可證」,方可將屍體運離香港。自然死亡則不需得到法庭批准便可申請許可證。及後,殯葬物流人員需要確認航班時間,安排領取遺體、靈車、棺木等,他們要熟悉各項步驟,時間亦要拿捏準確,稍有差池,將牽連甚廣。除此之外,量度遺體重量、計算棺木尺碼也是一門學問,例如較肥胖的人死後會因為流失大量水份和血液而變輕,溺斃的人遺體因浸水發漲,遺體會比生前重量多了百分之三十。但由於不能事前量度遺體體重,殯葬物流人員只能靠逝者生前資料、死因等推算,配合棺木的重量預定飛機倉位。
本書作者梁偉強是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客席講師,從事殯葬物流多年,他指出空運遺體並不需要特別的冷藏技術,防止屍體腐化的關鍵是殮房雪櫃。原來殮房雪櫃的溫度不似凍肉倉庫般設定在攝氏零下二十度,而是攝氏四度。因為低溫可以令肉類停止腐爛,但溫度太低卻會令皮肉乾燥爆裂。空運時,殯葬物流人員會先清潔遺體,並置放在棺木內,再放入鐵箱燒焊,最後用五夾板木箱裝妥,當中不加入任何乾冰或冷藏用品,因會危害航空安全。
「骨殖運送」亦是殯葬物流其中重要的一環。在香港進行土葬大致分為永久墓園和六年土葬,後者是指入土六年後要「起骨」轉移至金塔,而近年移民潮也增加了骨殖移送國外的需求。雖然簡單來說物流就是運送貨物,但不論遺體還是骨殖,在親人心中卻無比珍貴,因此如何確保遺體在運送過程受到尊重,亦是一門專業。
這本書的書名出自《莊子.齊物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眾生萬物,有生有死。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高級講師劉銳業指,希望這本書能使讀者認識殯儀業,並不再忌諱去談死亡。下回,我們會再講及新冠疫情下香港殯儀業所面對的困境,以及在香港關於綠色殯葬和生死教育的展望。
'
06/05/2023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
【開卷樂】《丁衍庸的後半生》-中西藝術的結晶
丁衍庸(丁公)1956年受時任新亞書院校長錢穆邀請,與陳士文共同創辦藝術科,可算是現時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開山始祖」。上回提介紹了丁公的學生徐志宇所寫的《丁衍庸的後半生》一書,講述丁衍庸的生平及對香港高等藝術教育的貢獻,今回會詳細講述丁公的教學和創作風格。
教畫、傳畫
丁公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一面示範繪畫,一面能同時改畫,一節課中畫二三十幅作品亦作等閒。徐志宇憶述丁公教油畫不帶任何畫具,隨手從學生的油畫箱拿起畫筆便能短時間內完成六呎乘四呎油畫〈浴罷〉,可見他創作力與執行力之強。另一幅〈牛頭馬面〉原來是丁公在課堂上畫完鍾馗後,一個學生「口多多」說不如畫牛頭馬面,丁公聽了便即席揮毫,更在畫中題了首打油詩,這幅畫成為了今日香港藝術館的館藏。
丁公的畫受到不少收藏家青睞,且有價有市,但丁公從不吝嗇自己的畫作,常將之送予學生和朋友。他更認為現時的畫作總比舊時的好,因此不時在舊畫上蓋上新畫,。當年丁公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大方地將畫作送贈給新相識的節目編導。徐志宇憶述,丁公自知早年在內地生活時的畫作絕無僅有,來到香港後,希望透過他人「留」畫「傳」畫。「這麼自由的地方,他的創作完全沒有受別人政治、社會環境的影響,他想畫甚麼就甚麼,如何創作就如何創作,造就他的藝術成就。」丁公在香港創作的傳世畫作成千上萬,不少學生也收藏了丁公的國畫。
中西結合獨特之處
丁衍庸年輕時赴日學習西方畫技,線條勾畫刻印在他腦海中。然而,丁公並沒有受西方流派主導他的藝術風格,反而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除了水墨畫和油畫,丁公還鑽研篆刻、書法等藝術,上課時還會帶上自家製的篆刻印。觀賞丁公畫作時,可見其西方油畫中有中國水墨的形態,徐志宇形容丁公在油畫之中加入大量中國藝術元素,把象徵中國藝術的文字及符號放入畫中。
外籍學者李克曼教授在1969年發表的文章,指中西畫法對於中國近代畫家來說,是極難解決的矛盾,但丁公卻是例外,「其油畫與中國畫,雖然工具有所差別;但在造型與意境上,卻能自然地一樣的表現其中國藝術家獨有的性格」。丁公能夠取各家之長,將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特色結合,為其他藝術家所借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