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開拓文字新國度 帶來閱讀新感覺

    簡介

    GIST

    主持人:馮傑、唐睿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開卷樂 |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20/07/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開卷樂】《遠方的爆炸聲》如何書寫他人不幸?


    人生無常,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同爆炸一般讓人猝不及防。事過境遷,縱使一切彷彿回復到原來的型態,痕跡依在。香港九十後作家李昭駿,記下那些親歷或感到身受的痛感,將遠遠近近的、在腦海揮之不去的人和事,集結成他的首部小說集《遠方的爆炸聲》,與讀者一起觀察,事故發生後,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李昭駿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在學時已嶄露頭角,其作品獲不少文學獎肯定,包括青年文學獎、大學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第一屆孔梁巧玲文學新進獎等。然而他卻不急於出版,直至今年年初才推出首部作品。十年磨一劍,李昭駿稱,執筆寫小說將近十年,一直隨著自己的步伐,以及生活節奏慢慢書寫,不希望純粹「儲夠字數」便貿然出書。

    「我對出版有一套想法,希望有多一些概念、方向呈現予讀者,直至近年我開始找到成書的結構,有一個清楚的呈現方式,讓讀者明白書的意念,以及內容的關係。」《遠方的爆炸聲》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分為「之後」和「之前」兩輯,前者為近數年的新作,後者則為大學時期的作品,其行文風格、甚至對寫作的想法亦有轉變,讀者或可從中找到一些線索。

    兩輯的共通之處則非常明顯,主題及時代背景均離不開「香港」。書中描述那些身處香港的人們,各自過著看似平凡又變幻無常的人生。〈球王的故事〉記下一位對足球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在一場重要的學界比賽中射失十二碼,繼而失去「利用價值」被踢出校,人生由此改寫;同名短篇〈遠方的爆炸聲〉記錄一段始於大學的愛情,一方突然過世,如何影響另一人的生命軌跡;〈現在時間還早〉則書寫正輪候公屋的兩母子,生活中的委屈無處宣洩,只能遷怒於身邊最親近的人。

    讀畢《遠方的爆炸聲》一書,不難發現敘事者大多是旁觀者,透過其角度展示主角的故事。有些地方自然留白,讀者可以猜測,卻無法完全掌握全貌,像是刻意留下思考的空間。李昭駿說,帶有距離感是其寫作的一大特色,「我沒有真實經歷,沒有那些生活經驗及感受,所以未必能直接地以主角的角度書寫,寫了也未必好看。我亦考慮到書寫倫理問題,到底應不應該寫?有沒有位置去書寫呢?這個問題較為複雜。」

    他續說,自己寫作的靈感大多源於身邊朋友的轉述,所以帶有距離地書寫,更貼近其生活經驗,多一些空間創作虛構的部分,亦給予讀者多一些空間去反思。這或許是李昭駿書寫他人不幸的「禮儀」。
      

    20/07/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預告

    UPCOMING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4
    香港電台第二台

    20/07/2024

    開卷樂 | 《遠方的爆炸聲》|嘉賓︰李昭駿(作者)

    13/07/2024

    開卷樂 | 《開拓人類與真菌的共同未來》|嘉賓︰鄧銘澤(作者)

    06/07/2024

    開卷樂 | 《紙媒港故.影戲閒情》|嘉賓︰黃夏柏(作者)

    29/06/2024

    開卷樂 | 《日本尋味記 (一)》|嘉賓︰徐成(作者)

    22/06/2024

    開卷樂 | 《閱讀,探索世界的方式》|嘉賓︰曾卓然(作者)

    15/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下)

    08/06/2024

    開卷樂 | 《花事》Pour un herbier(科萊特 著)(上)

    01/06/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下)|嘉賓︰杜翰煬(作者)

    25/05/2024

    開卷樂 | 《The Next Stage 2 - 香港新生代平面設計師訪談》(上)|嘉賓︰杜翰煬(作者)

    18/05/2024

    開卷樂 | 《孔孟以後的孔孟》|嘉賓: 潘銘基(作者)
    X

    《法蘭西遺囑》Le Testament Francais (安德烈.馬金尼 著)

    主持人:馮傑、唐睿

    '
    【開卷樂】《法蘭西遺囑》 - 我是俄國人抑或法國人?


    「俄語是我的交談語言,法語是我的書寫語言。」俄籍作家安德烈・馬金尼說道。馬金尼出生在蘇聯時代,卻自小受到唯美浪漫的法國文學薰陶。兩種文化風格迥異,卻在他的筆觸下一同綻放。他一直遊走於兩個世界之間,尋找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榮獲法國1995年龔固爾文學獎和梅第西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法蘭西遺囑》,正正反映了這位俄籍法國作家對於俄國人和法國人兩種身份認同的矛盾心路。


    歷盡俄國動盪歷史

    《法蘭西遺囑》的故事由主角小時候在俄國的生活點滴開始。他兒時與外祖母夏洛黛一起生活,有一日,主角無意間發現夏洛黛珍藏舊照片的箱子,照片包括1910年的巴黎洪水。夏洛黛回憶起她年輕時期在法國生活的往事,並慢慢向孫子細訴法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主角的內心也漸漸構築出對法國文化的享往和「法國人」的身份。但他的言行卻惹來同學的戲謔,被嘲笑有法國唯美的脂粉味。俄國的生活環境,與他內心的「法國身份」一直不協調。即使主角長大以後,終於來到他朝思暮想的法國巴黎,身份認同的矛盾仍然與日俱增。

    書中另一條主線是夏洛黛的故事。她的一生貫穿了俄國二十世紀初的事件,呈現俄國「十月革命」前後的動盪歷史。夏洛黛自小就有法國文化根基,當時俄國人亦傾慕歐洲文化。可是隨著俄國政局轉變,「十月革命」後社會主義興起,社會普遍抗拒西歐文化。夏洛黛昔日被俄國社會肯定的法國身份,使她受到歧視和攻擊,甚至被人質疑她是外國間諜,後來還被送往僻遠的西伯利亞。


    身份認同緣於文化和想像

    《法蘭西遺囑》是一本帶有強烈自傳色彩的小說,小說主角內心的鬱結,也就是作者馬金尼所經歷的掙扎和顧慮。無論是小說主角、夏洛黛還是馬金尼,他們一路走來,都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

    研究外國文學的作家唐睿直言,身份認同很多時緣於想像,包括語言、習慣,和對土地的感情,由抽象元素建構出個人身份,這往往建基於無形的文化多於實質一張身份證明。可是,內在對自身的肯定,並不等於得到外人理解,有時候更會「左右做人難」,例如夏洛黛在俄國遭受的對待。

    夏洛黛經歷了苦難,最終卻沒有逃離俄國,選擇在這塊土地上終老。讀者不妨透過這本書,體會小說主角和作者對身份認同的反思。
    '

    香港電台第二台

    25/11/2023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