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earch
電視
鏗鏘集
不再盤旋只因你
新聞天地
破冰行動
醫生與你
電台
e線金融網
一桶金
晨早新聞天地
報章摘要
千禧年代
熱門
X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大灣區知多啲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醫學.人】黃鴻亮醫生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醫學.人】于君
膽結石
【醫學.人】劉澤星
膝關節痛
流鼻血
心路歷程
護心攻略
皮膚癌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醫生與你
電視直播
醫生與你
【醫學.人】梁憲孫醫生
13/12/2022
內容
CONTENT
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容樹恒醫生、蘇藹欣醫生、董光達醫生
13/12/2022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梁憲孫醫生,過去30年一直致力為醫治血癌及重症病人努力,是香港血癌基金和香港骨髓捐贈基金的創會成員之一。梁憲孫醫生從醫多年,做過臨床、科研、教學以及行政工作,其突破性藥物治療令病人治癒率大大提升。近年他更積極投入基因組醫學研究,期望為病人尋找最合適的診斷及治療方案。
主持:鄭萃雯、黃婉曼
嘉賓:梁憲孫醫生(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Tag:
醫學.人
,
梁憲孫醫生
,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
,
香港血癌基金
,
香港骨髓捐贈基金
,
香港基因組中心
集數
EPISODES
【醫學.人】黃鴻亮醫生
黃鴻亮醫生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外科教授及心胸外科主任。喜歡接受挑戰的他,原來人生曾經有過兩個糾結,小時想當漫畫家,但最後選擇讀醫;醫科畢業後,曾經想過當內科醫生,後來又走上外科之路。他的從醫路上,有兩位男士對他影響深遠,究竟是誰?
無論畫畫或是外科手術都需要心思細密,更需要一對巧手。自小喜歡畫畫的黃鴻亮醫生,現在閒時仍會執起畫筆,到底畫畫如何啟發他在手術上的創新?在病人及家中的眼裏,他又是怎樣的醫生?
主持:黃婉曼、胡志遠醫生
嘉賓:黃鴻亮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及心胸外科主任)
21/03/2023
收看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不少人以為只有兒童會患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他們長大就會自然痊癒。但事實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亦會發生在成人身上。並且會對生活的不同層面,包括學業、工作、婚姻、子女關係等造成影響,更會有較高的意外率!
本集請來精神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成因和診治方法。
主持:黃婉曼、胡志遠醫生
嘉賓:麥棨諾醫生(精神科專科/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榮譽臨床助理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榮譽臨床副教授)
15/03/2023
收看
【醫學.人】于君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而近年一項研究破解了大腸癌的發病機制,發現利用糞便則可提早診斷大腸癌,準確度高達80%,有份帶領這項研究之一的就是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的于君教授。她多年來專注消化系統腫瘤方面的研究,早前,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公布「全球頂尖女性科學家」排名,于君教授更位列全國三甲,以及全球第162位。
于君教授在內地出生及成長,之後又曾在不同城市工作過,後來獲沈祖堯教授邀請而來到香港工作。于君教授與沈教授亦師亦友,亦傳承了沈教授作為領袖對團隊、學生的關愛。究竟于君教授如何以身作則?她又有何方法令學生的優勢得以發揮?
主持:胡志遠醫生
嘉賓:于君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
14/03/2023
收看
膽結石
「生膽石」在香港很普遍,大約每10人就有1人患病。很多人進食後發現右上腹不適或疑似胃氣的症狀,經常被誤以為消化不良,容易與胃炎、胃潰瘍混淆,原來很大機會是患上膽結石,如果一直沒有正視,後果可能很嚴重。為了讓大家更了解膽結石的成因、症狀、治療方法,以及各種有關膽結石的迷思,今集請來嘉賓為大家一一拆解。
主持︰鄭萃雯、蘇藹欣醫生
嘉賓:馮定邦醫生(外科專科)
08/03/2023
收看
【醫學.人】劉澤星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是風濕病學的先驅,過去三十年,教授一直致力推動香港、亞洲以及其他地區的風濕病學研究和發展,近年更積極參與多項醫療相關的政策工作。教授每天行政管理工作繁忙,不過仍堅持其臨床研究及教學工作,還有他最熱愛的長跑運動。教授認為人生跟跑馬拉松其實十分相似,就算經歷高山低谷,只要不輕易放棄、堅定向著目標前行,一定可以走到終點。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大時代出任港大醫學院院長,對於帶領醫學院以及一班年輕醫科生,教授又有甚麼寄語和期望呢?
主持:董光達醫生、黃婉曼
嘉賓:劉澤星教授(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07/03/2023
收看
膝關節痛
上樓梯無力?甚至膝蓋會痛?做運動或者走路時,感到膝蓋發出喀喀聲,像卡住了?也許是膝痛問題作怪!不少人以為是老人家因機能退化,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膝關節疼痛的成因很多,除了退化,膝關節移位、肌腱發炎、長期勞損、意外創傷、不良站姿或經常穿高跟鞋等,也會導致膝關節痛。今集便會為大家解構種種成因及紓緩膝痛的方法。
主持︰梁凱寧、容樹恒醫生
嘉賓︰秦漪華(註冊物理治療師)
01/03/2023
收看
流鼻血
相信很多人都試過流鼻血,但你知道流鼻血的正確急救方法嗎?在甚麼情況下我們需要求醫?流鼻血的成因有很多,除了因挖鼻孔和撞擊而導致的損傷,還可能是發炎,甚至是由鼻咽癌引致!本集請來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各種流鼻血相關的疾病和診治方法。
主持:容樹恒醫生、鄭萃雯
嘉實:邱騏驄醫生(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28/02/2023
收看
心路歷程
心臟病不只是在香港,在國際上也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所以一直是醫學界關心的題目。在香港,心臟病治療也是不斷發展,適逢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100週年,本集會介紹心臟治療在內科學系的歷史,以及心臟科未來的發展方向。
主持:鄧智偉教授、梁凱寧
嘉實:謝鴻發教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心臟科講座教授)
21/02/2023
收看
護心攻略
心臟病是香港第三大致命疾病,但患者往往並不自知。很多人以為心臟病是年紀大了才會患上,其實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本集會介紹常見的心臟病類型和病徵,亦會講解飲食之中的隱藏危機,一於由生活細節做起,預防心臟病。
主持:鄧智偉教授、梁凱寧
嘉賓:謝鴻發教授(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心臟科)
15/02/2023
收看
皮膚癌
皮膚癌聽起來好像與亞洲人不太相關,一般人印象中,似乎白種人患上皮膚癌的機會比較大,但原來亞洲人患上皮膚癌的風險也不小,每年的發病數字亦不斷上升。有時身體無故長多了一些痣,有機會是癌變的先兆,究竟自己如何監測身體上皮膚的變化?減少曬太陽就可以預防皮膚癌?比起其他癌症,皮膚癌的治癒率較高?今集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解構皮膚癌。
主持:鄭萃雯、董光達醫生
嘉賓:陳厚毅醫生(皮膚科專科)
14/02/2023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