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09/11/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在疫情期,不少實體課堂轉為網課,學生上網時間增多,部分青少年沉迷網絡世界。最近,有調查顯示,受訪的2700多位學生中,約三成曾連續打機超過5小時,最嚴重的個案更高達90小時,調查同時發現,受訪學生自我評估的情緒狀態偏差,約5成學生認為自己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焦慮症狀。而世界衛生組織亦在2018年,正式將打機成癮歸入精神健康問題。到底上網及打機成癮,為患者帶來什麼影響?如何做才重回正常生活步伐?


    集數

    EPISODES
    • 應用科學新方向

      應用科學新方向

      2023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獲得大學學位地位。香港都會大學於今年三月獲批成為本港首間應用科學大學,多間有意申請成「應科大」的自資專上院校亦表示,職專教育更能配合就業市場需求。應用科學大學提供的課程包括應用學位課程,然而,部份這類課程在應用學位課程先導計劃被指收生偏低,究竟應用科學大學應如何定位?對自資專上院校的發展有何影響?

      13/06/2024
    • 退優 (下)

      退優 (下)

      香港與很多國際都市一樣,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如何令一眾銀髮族過上積極樂觀的生活,融入社會,成為現今關注的議題。本集採訪本港與荷蘭的長者的生活,展現兩地退休制度以及安老政策的異同,探討退休後的不同可能性,思考何謂「安老」。荷蘭長者去到法定退休年齡時,便會按他們的居住年期及工作積攢的退休金,而每月獲發養老金,一般而言,退休人士憑藉著穩健的退休金制度,可以安度他們的金齡人生。而在香港,政府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的方針,以配合長者需要。而香港除了强積金,因著多種長者福利政策,包括退休三寶的安老按揭、年金、保單逆按,令長者「安老」,而長者精神健康亦是兩地關注的議題,到底兩地長者有何「積極樂頤年」的良方?保持優質的退休生活。

      06/06/2024
    • 退優 (上)

      退優 (上)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推算,到2050年,全球每六個人就有一人年齡在65歲以上。不少先進經濟體例如新加坡、南韓、荷蘭以及中國香港,人口老化情況嚴重。南韓的人口老化速度世界名列前茅,而新加坡亦開始面對人口老化問題。今集會聚焦兩國老人在退休前後的心態及健康管理,包括人際關係、社區連結及自我價值追尋。例如新加坡如何預備老年人迎接退休生活的心態管理,南韓如何處理長者孤獨感、老人健康照護及促進服務、協助長者透過社區參與,找尋生活幸福感等,希望長者能有優質的退休生活。

      30/05/2024
    • 減廢之路

      減廢之路

      今年四月一日起政府就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推行「先行先試」計劃,收集不同類型場地及單位人員的意見。徵費背後,更重要的是怎樣逐步從源頭減廢及改善回收入手,帶動全民減低廢物棄置量,不少國家地區的減廢之路也是漫長,德國是歐洲垃圾管理及回收政策的先驅,利用成熟的回收系統,以及「生產者責任制」,從源頭減少包裝垃圾,廢物回收率亦大大提升。而香港近年加強「走塑」政策,並積極推廣「廢物回收」,到底成效如何?當中又遇到什麽困難,德國的經驗相信會帶來一定的啟示。

      23/05/2024
    • 創出彩虹

      創出彩虹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繼續積極落實及完善《青年發展藍圖》,「研究利用合適設施,設置「連青人網絡」的持續互動平台,當中包括多用途活動空間、文青原創產品市集、小型表演空間等。」而青年發展委員會亦成立的「青年發展基金」,支持青年人創業及其他青年發展活動,現今有不少年青人選擇創業,以自己的靈活生意頭腦,所謂「揾第一桶金」。現時除了政府大力推動青年創業之外,很多非政府組織都設立不少計劃和支援年青人,協助他們劃出創業彩虹。不過,雖然年青人充滿創意,但缺乏實戰的經驗和資金,社會應如何扶持鼓勵他們,才真正可以讓青年創出自己事業的天空。

      16/05/2024
    • 自殺者家屬

      自殺者家屬

      香港自殺率趨升,當自殺事件發生時,人們會關注在自殺事件中的死者,祈求逝者能夠安息。然而還有一群人,自殺者身旁親愛之人,還活著、承受著失去至親之痛的人,經歷了這樣一場哀痛之後,他們該怎麼活下去?其實自殺並不是個人的問題,根據研究,一個人自殺會影響到最少幾個身邊人,若不妥善處理這些感受和引來的負面思想,日後可能發展成抑鬱,甚至自殺,作為輔助別人的老師、社工,甚至是研究自殺問題的學者,也同樣受到困擾和傷害。究竟在各個範嚋,社會該如何照顧到自殺者家屬的需要。

      09/05/2024
    • 社區保姆

      社區保姆

      近日又再發生獨留子女在家事件,令人關注「社區保姆」需求殷切,政府亦加強育兒支援服務,鼓勵生育,包括增加幼兒照顧服務及學前兒童託管服務,並提高「社區保姆」服務獎勵金。當中「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下的「社區保姆」服務已推出十餘年,原意是通過鄰里互助,為雙職父母提供短暫託兒服務的同時,亦令區內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士能投入工作,賺取補貼,達致雙贏局面。而以義工形式營運的社區保姆,其服務是否切合現今社會對育兒照顧的期望?

      02/05/2024
    • 數碼無界限

      數碼無界限

      社會愈來愈依賴科技和數碼化服務,如手機「攞飛」等位、QR Code落單、電子餐牌預覽、網購等。要建立通達無障的社會,除了建築物的硬體設施外,數碼無障礙的理念也不容忽視。數碼無障礙是指在設計和開發數碼體驗時,以任何人,不論身體機能或活動能力,均能容易使用為準則,當中包括殘疾人士及長者,但有殘疾人士認為本港數碼無障礙建設仍然不足,很多測試網購平台Apps更均未能符合無障礙設計功能,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共融,令數碼無界限。

      25/04/2024
    • 玩物養志

      玩物養志

      香港曾以玩具生產知名全球。背靠祖國生產支援,2022年,與轉口一併計算,香港仍是全球第八大玩具出口地。第 50 屆香港貿發局香港玩具展,一連四天的實體展覽共吸引來自 135 個國家和地區、逾 42,000 名買家到訪,而傳統香港廠商,角色從純生產者轉為負責品質控制和生產規劃為主;部分生產商更向環保及智能概念入手。近年大童玩具、藝術玩具興起,此類產品於全球化市場中能否站穩陣腳?政府又有什麼支援,如CEPA或各項配對基金等,扶助玩具業再發展?

      18/04/2024
    • 新興運動

      新興運動

      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體育發展政策,其中提出運動普及化,鼓勵和協助民間組織舉辦不同的體育活動和賽事。新興運動是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的其中一環。康文署在2023-24年度的「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向21間本地體育機構提供資助,這些新興運動包括巧固球、匹克球、競技疊杯和木棋等二十多項。不過,缺乏場地往往是各類運動面對的最大困難,為針對場地不足的問題,康文署開放部分指定場地作試驗計劃,以提供更多場地供新興運動,究竟能否滿足團體的需求?本港新興運動的發展路向又應如何定位?

      11/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