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尤翠茵

    19/08/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任何人都有機會遇上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如果得不到適當協助,情況可能變得愈來愈難處理。當生活在一個有語言隔閡及文化差異的地方,遇上情緒困擾,可以如何走出陰霾?

    自結婚後移居香港26年的巴基斯坦婦女Nayyar,育有四名子女。近年身邊有親友離世,婚姻出現問題,小兒子又遇上交通意外嚴重受傷,令她的人生跌入低谷,情緒受到困擾。後來,有義工贈送抗疫物資,她才得悉有機構提供情緒輔導服務,於是決定求助。經過輔導, Nayyar學會情緒管理,逐步建立自信,現在的她更懂得愛自己,而且跟子女關係變得更親密。

    今集節目主持愛美會和Nayyar一家人傾談,亦有少數族裔精神健康輔導員及外展隊社工分享如何識別有需要協助的人士,提高文化敏感度,讓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困難。


    集數

    EPISODES
    • 廿一分之一狄雷龍

      廿一分之一狄雷龍

      香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狄雷龍,今年25歲,是少數族裔社工。香港目前有約21名少數族裔註冊社工。狄雷龍是其中一位,他現時在社福機構協助少數族裔找工作。

      他年少時住鰂魚涌,和朋友們在青年中心曾經因為誤會而被警察查問,其他人因為廣東話不流利,由狄雷龍做翻譯,結果化解誤會,於是他立志做社工,希望可幫助少數族裔,於是他選擇讀社工課程,並做保安賺取生活費及學費,最終完成課程。

      現在他任職社工三年,由於他熟悉少數族裔的文化背景,在工作配對上有更清晰的了解,如知道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士,因為不可以接觸豬肉和酒精等,一些如餐飲業及酒吧的工作未必適合他們。他也參與多元種族社會工作分會,希望有更多少數族裔可以投身社工行列。

      今集主持愛美會和狄雷龍,以及同樣從事社區工作的Bunoo Limbu和Bubu Faisal一齊傾計。

      02/12/2023
    • 聾人音樂裝置

      聾人音樂裝置

      產品設計師何家俊John在聾人家庭長大,因為父母都是聽障人士,在外溝通比較容易有誤會,更曾於街上與人碰撞引起衝突,所以John自小要幫父母在外充當溝通橋樑,手語更可謂是他的母語。

      因為這些經歷,令John深感聾人被忽視的無力感,DSE畢業後決定放棄成為職業足球員,他攻讀產品設計課程,並設計了一款音樂裝置,透過震動及顏色令聾人都可以享受音樂。現時市場上對於殘疾人士的產品設計並不多,要成功生產當中亦面對很多困難,但John認為聾人不應因聽不到聲音而剝奪對享受音樂的權利,日後亦希望能透過更多產品設計幫助其他有需要的殘疾人士。他希望自己的產品不會令用家有被標籤的感覺,能夠成為inclusive design,就是是否殘疾都可以用到他的設計。

      聽障展能藝術家任旨祈會試用John的設計,並彼此交流對共融設計的看法。主持富爸爸亦會試用給視障人士使用的BB車。

      25/11/2023
    • 我阿媽鍾意梁朝偉

      我阿媽鍾意梁朝偉

      泰二代Wimmy温嘉希在香港出生長大,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Wimmy 媽媽是泰東羅勇人,在泰國完成大學之後,因為喜歡香港明星梁朝偉,於87年來港找工作和認識香港文化,初到香港時因為不懂中文令找工作很困難,後來找到鐘錶工廠工作,放工後修讀中文課程學習廣東話,最後在這裡結婚並生活下來。

      Wimmy眼中的母親能幹肯學,他出生後,每年母親都會帶他到泰國羅勇,令他覺得泰國也是他的家鄉,他對影像制作有濃厚興趣,希望透過不同社交媒體推廣泰國,讓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他眼中的泰國。

      今集主持富爸爸岑幸富、洛加宜Rukayan會和Wimmy一齊傾下飲食禮儀,大家來個共融美食交流。

      18/11/2023
    • Chloe這一家

      Chloe這一家

      Chloe梁寶婷今年29歲,是一名後天失明女生,家中四姐妹中的幼女,萬千寵愛在一身。25歲發現患上視網膜色素病變,視力每況愈下,更曾受到情緒病困擾,後來看到一個患上癌症末期女生報導後受到啟發,決定重新振作。於是她由參與教育公眾認識視障開始,希望以自己的經歷啟發更多人。

      Chloe的三家姐Margaret 同樣患上這個病,她比Chloe更早病發,現時視力只有六成。但她們一家人互相扶持,亦不會介意別人的目光,不時會一同外出,爸爸更會經常載家人四處出遊,一家人開開心心,助女兒走出情緒低谷。

      無論身體是怎樣的情況,只在我們這一家在一起,開心就已經足夠。主持Angel今集會和這一家傾心事。

      11/11/2023
    • 餃子的再一次神奇組合

      餃子的再一次神奇組合

      餃子形狀和餡料的組合千變萬化,可以是熟悉又有驚喜的味道,有人會把餃子當主食,也有人身在何時何地都喜歡吃餃子,更有人藉着餃子推廣飲食文化。來自哥倫比亞的Omaira del Carmen、韓國人郭乙螢Haidy、越南人黎玉容會和主持Angel,今集會繼續她們的餃子之旅。

      主持愛美則會去偷師學習製作餃子,和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波蘭人Chris Przemyski一同加入這個餃子神奇組合。

      04/11/2023
    • 餃子的神奇組合之一

      餃子的神奇組合之一

      香港的餃子店開得成門成巿,餃子是一種以麵皮包裹著內餡的食物,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餃子。除了不同形狀,餃子的餡料、口味和烹煮方法等也會因應各地飲食文化而有所不同。

      美食是人類的共同語言,當中涉及不少民間故事及生活文化,這次我們主持Angel決定辦一次餃子之旅,與幾位不同族裔、在香港生活的朋友:來自哥倫比亞的Omaira del Carmen、韓國人郭乙螢Haidy和越南人黎玉容,一齊包餃子,在餐桌上說故事。

      28/10/2023
    • 打咭sss

      打咭sss

      殘疾人士是否較難用藝術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有推動共融的機構舉辦工作坊,透過攝影發掘社區不同面貌,讓參加者可以走入社區,透過攝影訴心聲。

      參加者中有聽障、智障、手部能力欠佳人士和精神病康復人士,過程中學員們走入不同社區,包括將會重建的大坑西邨等等,除了影相、和不同街坊互動,更會製作不同拼貼方法、各具特色的立體相簿,透過藝術去表達自己。

      21/10/2023
    • 木偶奇遇記

      木偶奇遇記

      木偶劇場「街坊小子」在學校、社區中心等巡迴表演三十年,多年來向大眾推動社會傷健共融。在台上,有的木偶有讀寫困難、有聽障木偶,有坐輪椅木偶,亦有不同膚色的木偶。台上的木偶希望台下的大家明白什麼是傷健共融,可以體諒及接納社會上不同人士。

      在台上,一班義工木偶師,他們轉換不同聲線,設計不同肢體動作,突顯不同木偶的個性。在台下,木偶師還會回覆觀眾的信件,聆聽他們的心事,一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今集主持Keith會去觀看木偶表演,新加入的主持洛加宜Khan Rukayan更會一同參與演出共融木偶!

      14/10/2023
    • Mario Brothers

      Mario Brothers

      譚皓中Mario今年20歲,現在大專修讀音樂。14歲時,他發現自己患青光眼,當時未有意識到嚴重性,讀中四時,有天發現自己左眼全失明,而右眼只剩下約兩成視力。失明曾經令Mario覺得絕望,認為人生很黑暗。他自幼有一個夢想,就是整車,他曾嘗試在爸爸朋友的車房學整車,但因為視力問題做不了。

      五年前,他發現好喜歡結他聲,於是他走去學結他。他的結他老師未曾有教導視障人士的經驗,但仍然肯花很多時間,手把手教他。後來Mario和朋友aka中學同學組成樂隊Novis ,大家會一起夾band,有時都會公開表演。雖然樂隊近日決定會暫停,一班朋友多年來友誼還是會繼續落去。

      多年來Mario遇上不少變化,但身旁這些好兄弟沒有變。今集主持富爸爸會和 Mario、他的中學同學、樂隊朋友Kim一齊談談彼此的共融生活。

      07/10/2023
    • 煮個麵你食之「點只一餐咁簡單」

      煮個麵你食之「點只一餐咁簡單」

      印尼人不會視即食麵為正餐,但可以用來慶祝生日?

      即食麵對港人來說可能是一餐,甚或是junk food,但對離鄉別井來香港打工的印尼傭工來說,是一樣comfort food,可解鄉愁,來到香港家庭,也是與港人互相connect的一種食物。泰國人視即食麵為一種點心零食,跟不少香港人童年吃過的「媽咪麵」一樣吃法。

      一個即食麵,能看到不同的文化,從印尼來港當交換生的 Klemens發現,和香港同學最早的共通話題就是即食麵。在香港二十年的印尼裔Sring會為主持Angel梁安琪煮個麵,分享她們和麵有關的心事。

      30/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