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尤翠茵

    16/09/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郭乙螢Haidy來自南韓,1992年來港,在大學研習了兩年普通話,後來曾經回到韓國,但她之後回流,在香港尋找工作機會,至今已在港生活廿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廿多年來她曾任職不同的行業:導遊、珠寶零售、韓國報社記者,亦有跟朋友開韓式小店賣韓國食品。對她來說,香港已經是她的第二個家,早已融入香港的社會。

    現時她除了任職韓國報社外,亦有教授韓文,繼續進修廣東話,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跟其他在港的韓國人分享廣東話的讀音及意思,希望令在港韓國人能更容易融入香港。

    今集主持Vita陳彩蓮聯同在印尼華僑家庭長大、精於廚藝的Vlorla陳春燕一齊同郭乙螢交流。


    集數

    EPISODES
    • 兩個爸爸

      兩個爸爸

      兩個阿爸:一個自己睇唔到、一個有兩個囡囡睇唔到

      何震倫Allen 四年前因一次不知原因的發燒在醫院昏迷三個月,醒來後失去視力,本身是名校英語老師的他說話變得不清楚。他也是兩個孩子的爸爸,病發前是一個工作狂,病發後更覺家人和孩子才是最重要。在家人和信仰的支持下,他重新振作,決定繼續對社會作出貢獻。

      梁偉釗有四個女兒,其中三女Margaret及四女Chloe先後患上視網膜色素病變,兩個女兒的視力每況愈下,Chloe更曾經有情緒病。就算爸爸很徬徨和擔心,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要給女兒信心渡過困境。幸好在一家人互相扶持,走出低谷。

      一位爸爸自己看不清楚,一位爸爸有兩個視障女兒,但在兩位爸爸身上,看得見對子女滿滿的愛。今集主持Angel和兩位爸爸一同分享心事。

      15/06/2024
    • 綻放如花

      綻放如花

      這是一間共融花店。

      秀娟與阿丹都有特殊教育需要,她們都是花店員工,兩人由花藝師的帶領下悉心照料花店的盆栽。她們更嘗試製作花藝擺設,參加比賽並贏得獎項。五年的花店經驗,令她們學懂照顧花草,亦學懂照顧自己。

      朗天與曉興同樣是花店員工,他們跟隨秀娟與阿丹的腳步,學習花店的運作,四位花店店員一起分享花店日常點滴。

      今集主持任旨祈會擔任一日花店店員,在秀娟與丹帶領下學習花藝,她們還會和花藝導師Colie與花店創辦人Anita 在花團錦簇下傾計。

      08/06/2024
    • 一切非偶然

      一切非偶然

      「一切非偶然漂泊的歲月糾結心困倦人不知怎算...」

      當蔡樂詩 Sharon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舞台上唱出此曲時,精通音樂的作曲家蔡筱蕊形容歌聲有如天籟,出神入化。

      Sharon自小患有視網膜退化,八歲時視力已不足一成,現時只能看見光和影。年紀小小就面對巨變,Sharon有過一段「糾結心困倦,人不知怎算」的徬徨時光。她花了很長時間去接受現實,調整身心,重新出發。她學習點字,到中二時由特殊學校回歸主流中學,後來更考入城市大學修讀翻譯及語言學。

      作為學生,Sharon需要比旁人付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別人看教科書、notes,她要攜帶比課本重幾倍的電子書,還要靠觸覺、記憶彌補視覺上的缺陷。外出行走更要時刻打醒十二分精神,躲避看不到的障礙物。但不論有任何困難,都沒有阻礙她熱愛音樂,努力學習唱歌,現在她是共融樂團的主音歌手。

      「一切非偶然」,Sharon不明白命運的安排,但她努力活出自己的夢想。

      01/06/2024
    • Mama#3愛自己多啲:媽媽的「me time」

      Mama#3愛自己多啲:媽媽的「me time」

      自兒女出生,母親很多時事事都會以兒女優先,不論是健康、讀書、工作等,母親們都會擔憂,子女們有時可能會認為有點多餘,又或者會覺得煩,因為長大了,自己會處理,不用母親操心,但在母親眼中,子女是寶貴而且永遠長不大。

      但當兒女逐漸成長,有可能會與母親意見相左,矛盾漸生。印尼二代媽媽Vlora 和韓國媽媽 Haidy 分別都有巳經長大成人的孩子,她們如何面對子女「有毛有翼」,其中與子女相處的方式,又有何改變呢?

      另一方面,母親一生都忙著家庭和兒女事,往往把自己的需要和興趣放一旁,「Me Time」也變成陪伴子女的時間。當子女逐漸成長,空餘時間也多了,Vlora 和 Haidy 會否有自己想做的事?

      媽媽們為子女付出無數時間,將一切奉獻給子女,但會否想過,如何對自己好一點?錫自己多一點?今集主持、同樣是媽媽的Omaira del Carmen有甚麼分享?

      25/05/2024
    • Mama#2「你有壓力,呀媽都有壓力」

      Mama#2「你有壓力,呀媽都有壓力」

      「做人呀媽甚艱難」,除了應付子女的成長外,小至家頭細務,大至婆媳關係,都會為她們帶來不少壓力。Vlora 與 Haidy都是單親媽媽,與丈夫離異後,獨力養大孩子,她們一個人單打獨鬥的過程中,遇上了甚麼壓力?Vlora後來再婚,又會如何面對一個新的家庭?

      主持Omaira del Carmen當年從南美嫁來香港,人生路不熟,語言又不通,如何面對新生活?尤其她奶奶不懂西班牙文,自己又不懂廣東話,如何與奶奶相處是她來到香港後,所面對的難題之一。

      另一方面,從孩子的角度,媽媽在他們心目中有何地位?自己又是否一些心底話要對媽媽說?作為妻子、媳婦、母親三種身分,呀媽們又如何自處呢?

      18/05/2024
    • Mama#1 「Omma和Ibu的教仔之道」

      Mama#1 「Omma和Ibu的教仔之道」

      母親節是一個表達感謝和愛意的時刻。無論是你的媽媽、岳母、外婆還是任何其他特別的母親,許多人都會在母親節送一份有心思的禮物讓對方感到幸福與專屬。世界各地的母親節的日期有所不同,香港的母親節就是每年五月第二個周日。韓國沒有母親節也沒有父親節,他們將5月8日定為「父母節」,印尼母親節是每年12月22日,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方式。

      韓國人家庭觀念重,非常尊敬父母,韓國媽媽Haidy在港生活超過三十年,育有一對子女,一直以來都是雙職母親。除了工作之外亦要兼顧教導子女的重任,她永不言敗的生活態度深深影響一對子女。仔女眼中的Haidy是怎樣的媽媽?她教養子女有何心得?
      印尼二代Vlora,三代同堂,她承傳媽媽的手藝成為廚師,母親開餐廳,所以她和哥哥都是在舖頭長大的孩子。Vlora 年青時曾經有一段反叛的日子,媽媽曾經下大雨在校門外等她,為求見她一面,長大後又經歷過單親媽媽的日子,一邊打工一邊帶大兒子。她現在是兩子之母,過往的經歷,如何影響她與孩子相處?
      一位韓裔媽媽、一位印尼裔母親,兩位母親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11/05/2024
    • 共融家居斷捨離

      共融家居斷捨離

      香港寸金尺土,要打造一個理想安樂窩,是不少人費煞思量的難題。對傷健人士來說,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既要收納整齊,容易取用物件,又要有足夠的通道安全走動,減低受傷的風險,這些生活細節很多時都要依靠經驗的累積,慢慢掌握如何應對。

      但隨着近年在家工作的情況普遍,加上將會實施垃圾徵費,或許是一個契機,讓大家好好檢視家居設計及收納問題,今集主持Angel會開放家居,來一次斷捨離,由整理師和室內設計師點評,讓大家了解無障礙家居的注意事項,齊齊執靚安樂窩!

      04/05/2024
    • 家棟

      家棟

      張家棟是早產嬰兒,由於腦部受損,他天生患有大腦麻痺,肌肉控制及協調受影響。雖然他不能書寫或走路,但並未有放棄學習,更嘗試接觸硬地滾球。後來他完成文憑試考試,並在香港浸會大學修讀副學士,成為香港硬地滾球隊外出比賽的代表。

      家棟文武兼備,除了因為自己有永不言敗的精神,更有父母全力支持,媽媽代筆協助他完成學業,爸爸就以助手身分陪伴出戰硬地滾球比賽。家棟的每一個成長經歷,家人都參與其中,也有照顧他的菲律賓哥哥。

      家棟的目標是參加殘奧,雖然練習很辛苦,但為了夢想,必定能堅持下去。今集主持成家宏會和家棟一齊交流。

      27/04/2024
    • 世界聾人先生

      世界聾人先生

      去年11月,身穿白色禮物、頭戴金黃桂冠的Marco吳祉昊現身機場。他取得在意大利舉行的2023年世界聾人先生小姐大賽冠軍,十數個聾人朋友手持鮮花到場迎接。大家用手語祝福、交談、分享,現場無聲,但溫暖在空氣中脈脈流動,是當日機場絕美的一道風景。

      Marco出生數個月後就被發現弱聽,要戴上助聽器才能聽得到外面的世界,現在與人溝通需要很專注地留意對方的嘴唇,也需要對方用上較大的音量。他從小就要學習手語,小學、中學都在雙語學校中長大,學校資源充足問題不大,但到了大學,他就意識到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他先在香港大學專業進修中心讀兩年制的法律文憑,希望之後轉讀學士學位課程。但這兩年期間,學校沒有提供手語傳譯,社工表示也沒有資源購買FM機(助聽器的一種),Marco的成績追不上進度。

      Marco從小興趣多多,跳舞運動樣樣玩過。跳舞導師後來推薦他參加2023年的世界聾人先生小姐大賽。比賽過程中他認真參與,更前往意大利,當其他選手「懶懶閒」,他一絲不苟地參與每個彩排、認真走每一次cat walk、誠懇與評判和其他選手溝通、認真構思作品,最後獲得冠軍。Marco在社交媒體總結自己的感想:「盡力咁做好每件事,因為我知道嗰一刻我代表緊香港」。

      脫下禮服之後,Marco繼續學業,但亦開始有新嘗試,他會在一套講述聾人故事的電影中擔任其中一個主角。主持Angel會細聽Macro的故事。

      20/04/2024
    • 擁抱無聲的挑戰

      擁抱無聲的挑戰

      聽不到球證、教練和隊友們的聲音,進行欖球比賽,是一個怎樣的情況?細心觀察、燦爛笑容、不認輸的個性,是鄭沛彣Mary作為欖球隊運動員的最強裝備。

      欖球運動考驗團隊合作、體能及策略運作,對聾人來說,看似不可能的任務。Mary小時候患上中耳炎引致發高燒而導致幾乎完全失聰,六年前她接觸欖球這項運動,當中涉及不少撞擊的動作,Mary需要除下助聽器進行訓練或比賽,其中一次訓練受傷,需要做手術及休養一年。不過受傷無阻Mary對欖球運動的熱愛,加上教練、隊員學習手語和簡單手勢,以便Mary可以了解訓練的要點及作戰策略,讓聾人都可以在球場上進行競賽。有時隊員們甚至會忘記球場上有聾人,製造不少有趣的回憶。

      Mary正向着欖球運動員的夢想進發,她亦兼任聾人及健聽人士欖球訓練班教練。主持成家宏有機會參與聾人欖球訓練班,感受在無聲的環境下進行欖球訓練,了解Mary成為欖球運動員的苦與樂,以及鼓勵更多人認識這項運動。

      13/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