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earch
電視
春色寄情人
唐朝詭事錄
第46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鏗鏘集
新聞天地
電台
恬淡情懷
三五成群
瘋 Show 快活人
音樂情人
講東講西 (星期一至五)
熱門
X
Skip to content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即時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視像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專題
在新分頁開啟
交通消息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體壇直播32
在新分頁開啟
點讚健康
在新分頁開啟
第46屆十大中文金曲
在新分頁開啟
2025年財政預算案
在新分頁開啟
字旅行間
在新分頁開啟
傳媒初體驗2024
在新分頁開啟
卓越教室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大灣區知多啲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程式總覽
在新分頁開啟
隨身版
在新分頁開啟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聽•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五千年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書法
粵劇
揚琴
長衫
舞火龍
舞貔貅
吹糖
圖章雕刻
廣東手托木偶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守藝薪傳
電視直播
守藝薪傳
潮州工夫茶
05/04/2025
您喜歡這個節目嗎?
內容
CONTENT
監製:卓健欽
05/04/2025
潮州工夫茶文化源自福建,隨著上世紀潮汕人移民來港,逐漸成為香港重要文化的一部分。資深傳媒人許百堅是潮州澄海人,二十年前因緣際會成為潮語老師,更創立潮汕文化協會,在深井開設工夫茶聚空間。十歲來港的Teresa,曾經抗拒自己的潮州身分,但通過學習工夫茶,她重新發現這門藝術是如何成為維繫家庭關係的橋樑,她更透過社交媒體向同輩推廣這門文化。對潮州人而言,工夫茶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重要媒介。
Tag:
傳統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傳承人
,
文化
,
潮州工夫茶
集數
EPISODES
書法
書法,中國傳統六藝之一,從甲骨文到漢字,一筆一劃都蘊藏住千年文化嘅精髓。於香港,師傅華戈的字跡遍佈香港各大商場酒店,更加是香港電影譽用書法家。他的書法靈活多變,自成一家。徒弟Heidi從四歲開始寫書法,廿幾年來將呢門藝術融入生活。開始跟華戈學藝之後,對書法有更深體會,希望為傳統注入新意,展現書法藝術無限可能。師徒兩代人,用毛筆同墨水,將中國文化嘅瑰寶延續落去,在香港為書法藝術探索新方向。
24/05/2025
收看
粵劇
粵劇,一門融合南北藝術精粹嘅傳統表演藝術。由明清時期繁華的廣州,到香港戰後蓬勃發展,粵劇一直演變創新,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芳雪瑩由中學英文老師變成粵劇導師,放棄教職,全心全意培育後進。其徒弟張雅泳更五歲開始習藝,十歲經已成為文武生,多年來獲獎無數之餘,亦開始把粵劇的火苗傳承下去。師徒兩代人,用粵劇藝術感染年輕一代,開創屬於香港粵劇的未來。
17/05/2025
收看
揚琴
揚琴,西方傳入中國的民族樂器,於廣東音樂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香港的兩代揚琴傳人,因揚琴結緣,相生相長。賴應斌六歲開始習琴,成為香港首位獲得揚琴演奏碩士學位的本土音樂家,多年來更為揚琴教育作出重要貢獻。其徒弟蕭俊賢亦已成為香港演藝學院音樂碩士,更跟同學組成樂團「伍人粵」。年輕音樂家用創新手法,為揚琴開闢新天地,延續廣東音樂富有生命力的音樂傳統。
10/05/2025
收看
長衫
長衫,見證中國服飾文化變遷。由清朝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上海風潮,帶起南來香港裁縫師傅的手藝,於香港生根發芽。周師傅,自十六歲跟爸爸學師,入行三十四年,延續傳統長衫製作的精細技藝,手上一針一線可見幾十年功夫累積的心血。原學西裁的徒弟Katrina,被這門細緻講究的手藝深深吸引,投入研究與保育工作,以現代的眼光推廣與傳承,令長衫的美學融入生活日常,望帶起長衫風朝的另一章。
03/05/2025
收看
舞火龍
舞火龍源自漢代的傳統儀式,在香港大坑和薄扶林村得以延續。蕭昆崙這位薄扶林村的火龍守護者,用雙手將竹篾與香火編織成威武的火龍,延續著這門源自漢代的古老傳統。六十年來,他對舞火龍的熱愛從未減退,不斷精進紥龍技藝。而今,他的兒子蕭震南承襲父親的熱情,父子倆攜手開辦工作坊,傳授製作迷你火龍的技巧。在他們的努力下,薄扶林村的舞火龍傳統煥發新生,在現代社會繼續延燒著傳統文化的火種。
26/04/2025
收看
舞貔貅
在香港的傳統文化地圖上,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客家貔貅。資深傳承人鍾浩聲師傅,三十年來將南鷹爪門白鶴派的精髓融入貔貅表演之中。成立香港獅藝舘龍獅體育會,致力推廣客家傳統文化。其兒子亦當上第七代傳人,在爸爸薰陶下成長,漸漸愛上這門藝術。父子兩代人,穿梭於香港與內地之間,把這份三百年客家傳統延續下去,見證香港文化傳承的生命力。
19/04/2025
收看
吹糖
杜煥,這位長洲Sugarman,用雙手將滾燙的糖漿吹塑成各種形態,延續著這門六百多年的古老技藝。四十歲前的某天,童年的甜美回憶牽引他走上吹糖之路。在無師自通的摸索中,讓這門藝術煥發新生。而今,他的女兒杜一由承襲了父親的熱情。在父女倆的手中,不僅流淌著融化的糖漿,更是守護著這份即將消逝的街頭文化,讓古老的吹糖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12/04/2025
收看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文化源自福建,隨著上世紀潮汕人移民來港,逐漸成為香港重要文化的一部分。資深傳媒人許百堅是潮州澄海人,二十年前因緣際會成為潮語老師,更創立潮汕文化協會,在深井開設工夫茶聚空間。十歲來港的Teresa,曾經抗拒自己的潮州身分,但通過學習工夫茶,她重新發現這門藝術是如何成為維繫家庭關係的橋樑,她更透過社交媒體向同輩推廣這門文化。對潮州人而言,工夫茶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連結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重要媒介。
05/04/2025
收看
圖章雕刻
印章雕刻藝術源遠流長,從商代延續至今。在香港,這門工藝在清末民初達到高峰,特別是在中上環文華里的「圖章街」。仍在此堅守這門古老工藝的吳錦泉師傅,他四十多年來專注於圖章雕刻,近年更開始免費教授這門手藝,希望找到有心的傳承人。而其中一位徒弟是註冊化驗師Winnie,她從一個普通顧客變成了徒弟。通過雕刻圖章,她不僅學會一門手藝,更發現這是一種治癒的藝術。
29/03/2025
收看
廣東手托木偶
在珠江三角洲的傳統藝術中,手托木偶戲自光緒年間便紮根於香港,曾是廟會、醮會和盂蘭節的重要表演項目。「香港華山傳統木偶粵劇團」是香港最後一個手托木偶班,團主陳錦濤師傅一直守護著最後一批香港獨有的廣東手托木偶,而今年二十四歲的黃式瑜是陳師傅最年輕的徒弟,因緣際會愛上這門藝術。在厦村太平清醮這難得的十年一遇盛會中,她首次正式參與演出,見證了這門藝術的莊嚴與傳承。
22/03/2025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您的意見 Your Feedback
X
您對這個節目的滿意程度?
您的意見有助於提升節目質素。
How satisfied are you with this program?
Your feedback help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gram.
☆
★
☆
★
☆
★
☆
★
☆
★
Please confirm that you are not a robot.
提交及繼續 Submit and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