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
    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電台收聽
    香港電台第一台,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播出。

    Podcast 收聽或訂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87&lang=zh-CN

    瀏覽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網頁
    rthk.hk/artitude
    '

    最新

    LATEST
    09/12/2023

    明崇禎帝 (九)︰陝西流寇

    '
    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天聰汗皇太極率領數萬兵馬繞過山海關,經內蒙古進入長城,侵擾北京外圍,北京震動,宣布戒嚴。崇禎皇帝大為震怒,把後金縱兵入關的責任歸咎遼東督師袁崇煥,而且袁崇煥被告發曾經與後金天聰汗私下通信,被崇禎帝凌遲處死。由於袁崇煥與東林黨人關係密切,閹黨舊人,乘機翻案,朝中爭論不休。崇禎帝對大臣失去信任,稍有過失便免職、治罪,大臣不能久任,施政搖擺不定。崇禎在位十七年,曾有四十八位殿閣大學士(俗稱宰相),多數不能久任。其中較著名的,有周延儒、溫體仁、文震孟、徐光啟、孫承宗、楊嗣昌等。

    同一時間,由於地方官互相推卸,官軍討寇不力,令陝西流寇不斷擴大。據當時地方政府向朝廷報告,陝西、山西的流寇首領名單為:「紫金梁(王自用)其首也,餘八大王(張獻忠)、掃地王、邢紅狼、黑煞神、曹操(羅汝才)、闖將(李自成)、撞塌天(劉國能)、滿天星、老回回(馬守應)、闖王(高迎祥)、點燈子(趙四兒)、不沾泥(張存孟)、一陣風、九條龍、劉九思、映山紅、催山虎、沖天柱、油裏滑、屹烈眼」等幾十股,到處流竄攻掠,時分時合,官兵無力征剿。

    明朝三邊總督老將楊鶴招撫流寇失敗,被逮下獄死,崇禎四年十月,崇禎帝改派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延綏巡撫洪承疇接任三邊總督,全力征剿陝西境內流寇。大部分流寇往東渡過黃河進入山西省,李自成是其中之一,他在山西與舅父「闖王」高迎祥會合,自稱「闖將」,隊伍不斷擴大。崇禎六年官軍圍攻山西流寇,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率衆逃到河南省,又被圍困。

    然而次年初(崇禎七年1634)後金軍再從內蒙古進入長城,侵擾北京、直隸、山東等地,大肆劫掠。明朝急調洪承疇等將帥率師救援。洪承疇離開之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乘機率衆突圍。是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召集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路巡撫發兵圍剿,流寇見明軍雲集,逃入陝南車箱峽之中,被明官軍封鎖出口,人疲馬乏,糧食不繼,情勢危殆,李自成用謀士顧君恩之計,向官軍詐降。但李自成一出峽谷脫險,立刻殺死護送官兵,再次叛變。史稱「車箱峽之變」。

    崇禎八年(1635年)各路流寇聚集在洛陽一帶,共十三家七十二營(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裹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在河南滎陽(今鄭州市郊滎陽縣),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率部攻下鳳陽,斬中都守將朱國相,掘開明皇室的祖墳,焚毀太祖曾經出家的皇覺寺。鳳陽失守,崇禎皇帝為之震怒。

    但李自成與張獻忠因爭奪鳳陽皇宮的戰利品而結怨,分道揚鑣;李自成領部屬西走鄖陽、陝西;張獻忠率衆南下湖廣,出沒蘄、黃、潛、桐之間(今湖北蘄州、黃岡、潛山、桐城等縣市)。

    09/12/2023 - 足本 Full (HKT 20:05 - 20:35)

    預告

    UPCOMING
    16/12/2023

    明崇禎帝 (十)︰闖王李自成

    '
    流寇在陝西、山西、河南、湖廣等省轉移攻掠,擾攘十年,官軍屢剿不絕,多次易帥,剿撫兼施,不但未見成效,而且流寇不斷擴充、坐大,甚至曾經攻破明太祖家鄉中都鳳陽,發掘皇家祖陵,以羞辱崇禎皇帝。群臣為應付流寇方略爭論不休,但束手無策,剿撫不定,崇禎皇帝為此焦慮不安。

    崇禎九年(1636年)初新任五省總督盧象昇圍困高迎祥於鄖陽山區,但同年四月,後金天聰皇太極自稱皇帝,改國號大清,六月再出兵經內蒙古第三次侵擾北京外圍。盧象昇奉詔到宣府(今張家口市)指揮兵馬抗清,王家楨繼任五省總督,高迎祥等乘機突圍。
    高迎祥突圍後準備越過秦嶺,進入陝西西安,卻被陝西巡撫孫傳庭擒殺。高迎祥殘部投奔李自成,自此李自成被推為「闖王」,繼續攻掠川、陝,湖廣交界山區。

    崇禎十年(1637年),崇禎皇帝起用楊嗣昌為兵部尚書,負責處理清朝入侵及流寇擾亂危機。楊嗣昌進士出身,有才學,喜歡談論軍事、兵法,他的父親是前任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崇禎初年楊鶴處理陝西流寇失效被罷免入獄,鬱鬱而終,楊嗣昌隱居家鄉,優游林下。崇禎皇帝未登位時,曾看過楊嗣昌的軍事著作,大為讃賞。崇禎五年,因遼東軍情告急,崇禎帝起用楊嗣昌視察邊疆軍務兵,楊嗣昌提出不少改革山海關邊防建議,頗有成效,因此崇禎皇帝對楊嗣昌信心十足,崇禎十年六月,任命楊嗣昌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楊嗣昌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策略,封鎖流寇活動範圍於河南、陝西、湖廣交界山區,由洪承疇、孫傳庭、熊文燦等領兵分路包圍,然後各個擊破,最後全部殲滅。最初一年,戰略頗見成效,各路流寇紛紛投降,而李自成被洪承疇圍困於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軍朝發動第四次南侵,北京震動,楊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財力不足以支持兩線作戰,力主與清朝議和,但遼東督師盧象昇主張堅決抵抗,崇禎皇帝和戰不定,盧象昇在北京以南與清軍交戰,但楊嗣昌手握兵權,事事掣肘,盧象昇屢戰失利,最後戰死沙場。崇禎急調洪承疇部北上勤王,李自成乘機突圍,向河南發展,聲勢復盛。
    '

    重溫

    CATCHU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