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邱逸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
'
豐臣秀吉的少年時代,與不少自幼便擁有豐富資源的風雲人物不一樣。童年稱作日吉,青年時叫作藤吉郎的他,起初並沒有姓氏,可說是當時日本社會的草根階層。因為出身寒微,秀吉的出生地和成長背景存在一定爭議。據傳,他出生於美濃國的一個農家,但也有一些說法認為他是在尾張國出生;也有說秀吉父親為當時的「足輕」步兵,曾被形容為「馬前小卒」。無論如何,他的出身都相對卑微,有歷史書記載他年輕的時候在山上砍柴,並靠賣柴維生。
1554年前後,以僕人的身份侍奉織田信長,可說是改變秀吉一生的決定。沒有家勢,沒有學習,秀吉依靠的是靈活、才智與鑑貌辨色的能力。信長以喜怒無常,行事難以捉摸聞名,但信長顯然很喜愛秀吉,雖然經常戲稱秀吉為「猴子」,但卻給予他各種機會,而秀吉亦能好好把握,展示其靈活處理各種事務的能力。
'
'
豐臣秀吉的年青時代並沒有留下任何可靠的資料記錄,例如他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的職業,就有諸如木匠、鐵匠、賣針商人等說法。例如在《太閤素生記》中,就指秀吉父親是織田家的足輕鐵炮隊成員,受傷斷了一條腿然後回到尾張務農,在火槍尚未傳入日本時,就已經是鐵炮隊成員,是很難令人相信的敘述。再加上後來秀吉發跡後,有意不提自己低下的出身,後人就更難知道他家庭故事的原貌。但可以肯定的是,秀吉七歲時生父死亡,八歲母親改嫁,繼父竹阿彌,即是秀吉弟弟羽柴秀長的生父。他與秀吉的關係應該不太親密,因為秀吉很快就離家出走,到了光明寺當小沙彌,之後輾轉漂泊,做過各種討生活的工作。
英雄莫問出處,秀吉在少年時期的各種低下工作和歷練,是他認識世界、了解人心的磨練過程。這種人物,在太平盛世,可能沒有多少上流空間,但在戰國亂世,下克上盛行,有能者居之的時代,正巧是各種人物出頭之時。豐臣秀吉的騰飛,只差一個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