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14/06/2025

    左宗棠 (八)︰鎮壓捻黨

     
    同治三年中,清朝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人大臣所組建、指揮的湘軍、楚軍、淮軍等地方軍隊,剿平太平天國,收復南京、蘇州、杭州等經濟重心。同時,向英國、法國求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割地賠款,讓出更多商貿權利,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更多特權,以換取和平。幼主同治皇帝返回北京,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皇叔恭親王奕訢執掌朝政、主管外交。然而,清朝的政局,仍然動盪不安,民間反抗勢力依然強勁。

    在中原大地的黃淮大平原上,即河南、安徽、江蘇、山東等省相鄰的廣大農村,自古以來,村民組織練武團體及迎神賽會,每一個小團體稱為一「其中捻」,少則幾個人、幾十個人;多者大概二三百人。成員多數是貧窮農民,每到災荒之年,一些没有活路的農民,聚眾鬧事,稱為「捻黨」或「捻匪」,所謂「居者為民,出者為捻」。

    咸豐年間,太平天國氣勢興盛時,不少捻黨起兵響應,其中以安徽亳州(音薄,不是毫字)雉河集一帶的捻軍在張樂行的領導下聲勢最盛,分為五旗(黄白红黑藍),張樂行被推為「五旗盟主」,在安徽北部、河南東部、山東南部農村串連,襲擊官府、搶掠富戶,咸豐七年,張樂行接受天平天國「梁王」封號,但捻軍行踪飄忽不定,騎兵在皖、豫、魯、蘇、鄂、陝、晉、直(冀)八省馳騁縱橫十餘年,極盛時總兵力達到二十萬。清朝官兵束手無策。

    太平天國平定之後,清朝可以全力對付捻軍。1865年清朝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攻伐捻軍,中伏被全殲。慈禧太后決定任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統率湘軍、淮軍及其他部隊鎮壓捻軍。曾國藩提出重點設防、設立馬隊、修築圩寨等一套「以靜制動」的攻捻方略,以及「聚兵防河」的計策,利用地形,「畫河圈地」,分戰區為東、西二捻,左宗棠負責攻伐西捻,李鴻章負責攻伐東捻。

    1867年底,東捻軍被圍困於黃河南岸、大運河東岸夾角地帶,最後為淮軍李鴻章、劉銘傳所滅;1868年8月,西捻軍被圍困在黃河、運河、徒駭河之間,被楚軍左宗棠猛攻,全軍覆沒,首領張宗禹不知所終,捻軍至此徹底覆滅。

    14/06/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重溫

    CATCHUP
    X

    左宗棠 (四)︰左季高出山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底,太平天國起事之後,由廣西向湖南挺進,勢如破竹,湖南首當其衝,大部分湖南省士大夫、鄉紳,紛紛響應朝廷號召,參與抗擊太平軍。但左宗棠仍然避居鄉間,觀望形勢。

    湖南新寧縣武舉人出身的江忠源,在清咸豐元年(1851年),奉命赴廣西欽差大臣賽尚阿軍營,參加討伐太平軍,江忠源回湖南家鄉募招壯丁五百人,號稱「楚勇」,在全州蓑衣渡阻擊太平軍,大獲全勝,太平天國的創辦人之一,天王洪秀全的智囊南王馮雲山中炮死。清朝執政者開始重視地方團練。

    左宗棠的好朋友兼姻親胡林翼(時任貴州安順知府)向時任湖南巡撫駱秉章,及繼任湖南巡撫張亮基極力推薦左宗棠,稱讚他「湘陰左君有異才,品學為湘中士類第一」,但左宗棠都托辭迴避。左宗棠二哥宗植、好朋友郭嵩燾等,亦屢次勸宗棠出山,宗棠未有答應。

    咸豐四年初,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之後,再次回師進攻湖南,湖南形勢危急,據說,太平天國派人搜山,要找尋左宗棠。回任湖南巡撫的駱秉章亦派人禮聘左宗棠,宗棠已無法推辭,於咸豐四年三月加入駱秉章幕府。駱秉章對他深信不疑,所有軍政事務,都交付宗棠裁決,「凡事需問左季高先生」。

    駱秉章是廣東省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華嶺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當時他已年屆四十歲。可谓大器晚成。之後數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他上任後堅決裁撤各種「陋規」,要求庫丁必須嚴格把關,杜絕損公肥私。道光二十三年,户部銀庫歷年虧空事發,短缺存銀九百多萬两。駱秉章也因「失察」而被暫時革職待查。

    道光皇帝大為震怒,任命重臣嚴密查勘,所有自嘉慶五年以後的歷任管庫司員、查庫御史及庫丁書役等,逐細查明,開列名單,從嚴治罪,追究責任,並對以後如何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提出具體意見。最終裁定,凡嘉慶五年至道光二十三年歷任庫官、查庫御史,各按在任年月,每月罰賠銀1200两,已故者照數減半;歷任管理銀庫之王大臣,每月罰賠銀500两,歷任查庫王大臣,每次罰賠銀6000两,已故者照數減半。

    慈禧太后的曾祖父吉郎阿,曾在嘉慶年間間擔任戶部銀庫員外郎,需罰賠虧空二萬一千六百兩,雖已逝世,由其子景瑞(慈禧祖父)繳納。未能足數,需入獄抵罪。因此有慈禧年少時曾經探監送飯的傳說。

    駱秉章則經查明並無貪汚,官復原職。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駱秉章外放為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咸豐二年(1852年)夏,太平軍攻入湖南,駱秉章率軍民抵抗,太平軍圍攻長沙八十餘日,駱秉章被奉旨領兵鎮壓太平軍的欽差大臣·大學士賽尚阿彈劾「荒廢政事」,革職留任。其後與繼任湖南巡撫張亮基堅守長沙,以炮擊太平軍,殺死西王蕭朝貴,太平軍撤走,駱秉章因此以守長沙有功而復職。咸豐三年(1853年)初,駱秉章任湖北巡撫,一個月之後,農曆四月二十三日,回任湖南巡撫,而且一任十年。

    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左宗棠說:「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一時傳為佳話。
    咸豐五年(1855),太平軍攻克武昌,湖北巡撫胡林翼向駱秉章求救。駱秉章派鮑超、彭玉麟赴湖北解圍。朝廷重臣潘祖蔭說:「楚軍(指湖南湘軍)之得力,由於駱秉章之調度有方,實由於左宗棠之運籌決勝」。咸豐十一年(1861年)駱秉章改任四川總督,同治六年(1867年),年逾古稀的駱秉章病逝于四川總督任上。朝廷稱譽他「公忠誠亮,清正勤明」,賜諡號「文忠」。

    香港電台第一台

    17/05/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