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21/06/2025

    左宗棠 (九)︰西北回亂

     
    同治七年(1868年)農曆七月,左宗棠殲滅捻軍,獲得清朝賞賜太子太保榮銜。然而,同一時期,陝西、甘肅(當時甘肅省管轄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省東北部)等西北省份的回民動亂已經惡化。

    所謂回民,是指信奉伊斯蘭教(俗稱「回教」)的民眾,廣泛分布於西北的陝西、甘肅(包括今寧夏、青海)等省的市鎮及農村,中原的河南、山西、直隸(今河北省及北京、天津)、山東等省及雲南、福建亦有分布。回民的起源,據史學家考證,是唐、宋以來陸續從中亞、波斯(今伊朗)、大食(今中東阿拉伯諸國)到中國謀生、經商的移民。特別是元朝時,不少回教徒跟隨蒙古統治者到達中原,加入元朝軍隊,鎮守西北各省及雲南各重鎮,或任職各級官員,部分回教徒在大都(今北京)及沿大運河、沿海市鎮經商,當時稱為「色目人」,擁有政治特權;地位高於漢人(指金朝、西夏、高麗遺民及後裔)、南人(指南宋遺民及後裔)明朝建立,蒙古統治者被逐出中原,但這些數以十萬計的信奉回教色目人,已經留在中原三、四代,只能繼續在中原居住,已失去政治特權,改用漢人模式姓名,例如馬、麻、哈、蕯、沙等,又有改姓張、楊、李、王等,從事農業、經商,日常生活基乎完全漢化。由於信仰與漢人不同,回民聚集成村落,極少與漢人通婚。明朝中期以後,回漢衝突增多,不少發生回漢械鬥。

    咸豐初年,太平天國起事,一些回民首領亦起兵呼應,西北各省官府窮於應付,清朝呼籲地方鄉紳組織團練鎮壓叛亂。陝西回民首領任武、赫明堂、鄒玉龍、白彥虎等人率領「十八大營」包圍西安,威脅潼關。咸豐十一年(1861)原任工部侍朗張芾奉旨回陝西家鄉辦團練。同治元年(1862)五月,張芾在臨潼與回民首領談判時被挾持,其後被殺並肢解暴屍,回民動亂惡化;陝西、甘肅官員極大震動,聯名向朝廷請兵入陝鎮壓。同治七年(1868)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召見左宗棠,委以穩定西北邊疆重任,宗棠慨然接受。他所面對的,是複雜的民族糾紛,在進兵、籌餉、運糧等方面,困難重重。而且,不少朝廷重臣及地方督撫,認為清朝當前急務,是應付海防,對用兵西北,不願支持,宗棠要完成任務,阻力極大。更加嚴峻的清況是,宗棠相自幼相依為命的二哥宗植、患難與共的元配周夫人、自幼因病癱瘓的愛女孝琪,以及他寄予厚望的長子孝威,在數年間先後去世。宗棠強忍悲痛,為穩定西北邊疆而操勞。

    他深切知道,「回亂」的根源,是陝、甘官府腐敗,激發回漢衝突。他的治邊理念,堅持「多殺非仁,輕怒非勇,誅止元惡,鋤必非種」,「漢回仇殺,起於細微,漢禍既慘,回亦
    無歸。帝曰漢回,皆吾民也。使者用兵,仁義節制,用剿用撫,何威何惠」。宗棠自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坐鎮西安開始,至同治十二年(1873)九月肅州之役結束,用了五年時間平定西北回亂。

    21/06/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重溫

    CATCHUP
    X

    左宗棠 (七)︰收復杭州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咸豐九年、十年,清朝正陷入內外交困嚴峻處境:太平軍攻破清朝江南、江北兩座大營,並且攻克清朝最重要經濟重心蘇州、杭州以及經濟命脈江南大運河;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並且揮軍沿海岸北上,攻擊天津大沽口,直指北京,清軍慘敗,咸豐皇帝倉皇逃走到熱河避暑山莊,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城。清朝唯一可以倚重的軍隊,就是由地方團練組編而成的湘軍。

    咸豐十年四月,清廷「以曾國藩署兩江總督;擢兵部郎中左宗棠四品京堂,襄辦曾國藩軍務」,曾國藩開始獲得地方實權,左宗棠返回湖南招募壯丁,組編「楚軍」五千人為收復浙江作準備。曾國藩另一位幕僚李鴻章,亦返回家鄉安徽招募壯丁,成立「淮軍」。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公元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在避暑山莊駕崩,終年三十一歲,由唯一的兒子載淳繼位,年僅六歲,咸豐帝遺詔,以肅順等八位大臣輔政。咸豐帝皇后(慈安)及載淳生母(慈禧)不滿肅順等專權,與留守北京的咸豐帝六弟恭親王奕訢密謀聯手,在年底咸豐帝棺柩及幼主載淳回京時,發動政變,逮捕肅順等八大臣,隨即處死。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恭親王為議政王掌握軍政大權,改明年為同治元年。

    恭親王信任曾國藩,任命曾國藩「統轄蘇、皖、贛、浙軍務,節制巡撫、提督以下各官」,又接納曾國藩推薦,任命「瑞昌(滿洲人)幫辦浙江軍務;太常寺少卿左宗棠赴浙江勦賊,調遣提、鎮以下官」。於是左宗棠率領楚軍專責征討浙江省太平軍。同時,上海附近民間反清幫會小刀會起事,侵擾上海租界,曾國藩推薦李鴻章率領淮軍,與上海華洋商人所組建的僱傭兵「常勝軍」(又稱洋槍隊,最初由華爾Frederick Townsend Ward指揮,華爾陣亡後,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為第三任隊長)聯合,在上海、蘇州一帶與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作戰。曾國藩及其弟曾國荃率領湘軍主力,圍攻太平天國天京(南京)。同治三年六月,湘軍攻入天京,太平天國瓦解。

    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等,在咸豐十一年春進攻浙江,攻陷省會杭州,巡撫王有齡兵敗自殺,太平軍差不多佔領浙江全省。同治元年(1862)年初,左宗棠及布政使蔣益澧等,率領楚軍向浙江省發動反攻。侍王李世賢率領三十萬太平軍據守金華抵抗,展開長達兩年半的浙江全省征戰。同治三年初,左宗棠收復杭州,但太平軍仍然據守部份州縣頑抗。天京陷落之後,李世賢率領太平軍殘部退往福建。

    左宗棠從同治三年(1864)初收復杭州,到當年十月前往福建追擊太平軍殘部,先後在杭州任職巡撫九個月,期間左宗棠為浙江省的民生、經濟、教育、人事等政務心勞力竭,浙江省在戰後得以迅速恢復,《清史稿》稱譽宗棠治理浙江「百廢俱興,東南諸省善後之政,以浙江为最」。

    左宗棠在浙江最得力的助手,是錢莊伙計出身,憑自身努力,加上商業眼光及官場人脈網絡,壟斷杭州絲綢貿易,有「紅頂商人」之稱的浙江巨富胡雪岩。胡雪岩協助募集軍費,採購軍火,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香港電台第一台

    07/06/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