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9/04/2025

協青社執委、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支援與識別輟學青年

各位親愛的香港市民:

當大家聽到「輟學青年」,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讀不成書」?「問題學生」?「邊青」?「隱青」?可能大家普遍已對這個群體有一些看法,但其實在我接觸的眾多輟學青年口中,我了解到他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每當看到這樣的年輕眼神,我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本應在課室裡朝氣蓬勃的少年,為何要過早地與校園告別?

站在香港教育的十字路口,我們是否曾認真思考過:我們的社會能否真正接納孩子的獨特性?2020年,協青社啟動了「酷學青年計劃」,正是希望為這些被主流教育體系遺忘的孩子,點亮一盞希望之燈。四年來,我們陪伴431位輟學青年走過迷茫,見證著他們重新找回自我價值和人生方向的歷程。

根據協青社的服務經驗推算,香港至少有2萬名潛在輟學青年,佔整體學生人口的3.15%,其中60%更是15歲以下的孩子。這些數字背後,是2萬個家庭的牽掛,2萬個青少年的潛能,2萬個可以完成的夢想。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完全不上學,而是採取「策略性缺席」 — 每週只去學校一兩個小時,避開教育局「連續七天不上課才需申報」的規定,使他們在統計上成為隱形的一群。

您或許會問:這些孩子為何會離開學校?從我們接觸的個案中,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原因:成就感不足、內在動機缺乏和學校資源不足。當一個孩子長期在學業上體驗不到成功,當課堂內容與他的興趣和能力嚴重脫節,一顆對知識充滿好奇的心便會慢慢冷卻。如果再缺乏及時的支援和理解,離開學校就成了他們眼中唯一的選擇。

輟學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更會為社會帶來沉重代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搜集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學童輟學及技能不足問題可能引致每年超過124兆港元的社會成本。這個天文數字包括了個人收入減少、醫療開支增加、犯罪率上升等直接成本,以及稅收流失、福利支出增加等間接成本。但比起冰冷的數字,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被標籤、被邊緣化的年輕生命。他們漸漸內化社會對他們的負面評價,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不斷下降,陷入惡性循環。
要支持這些青少年,我們發現需要重視「個人化及興趣為本」的理念,提供多元活動如文化與藝術、運動與競技等,讓這類青年從興趣中重拾學習熱情。我永遠記得一位少年第一次完成一杯拉花咖啡時的笑容—他綻放出在校園中從未有過的自信光芒。我們不僅關注興趣發展,更注重將興趣銜接至職業導向訓練,配合家庭及情緒輔導,全面支援每位青少年的需要,輔助他們學會認識自己、自主學習、設定目標、管理情緒、處理關係,以至於逆境自強,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成為社會繼續進步的動力。

親愛的香港市民,面對輟學青年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法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多留意學習動機低落的早期警號,及時轉介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則需要包容、支持子女,避免負面標籤;學校可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多元發展機會;政府可以檢視及完善現有的識別機制;商界亦可透過企業社會責任支持青少年多元發展。透過「政」「商」「民」「學」「研」多個方面,一同幫助輟學青年。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改變看待這些青少年的眼光。他們不是「問題學生」,而是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之星。要認識每個孩子的獨特性,相信和尊重他們自己綻放的方式。因為每一個被點亮的生命,都將照亮我們整個社會的未來。

協青社執委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崔永康教授
2025年4月19日

19/04/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青年技能比賽常務委員會主席鍾志平博士——技能比賽展現香港職專教育成就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各位香港年輕人:
大家好!農曆新年剛過,大家的新年目標是甚麼?

每次我與年輕人傾談時,都喜歡聽他們分享自己的目標,因為這代表著你們對未來和行業發展充滿期待,其中最感到欣慰的是,發現你們不僅了解自己的興趣及專長,也願意向此方向繼續努力進修、磨練,提升專業技能。
去年九月,我帶領一班年輕人,遠赴法國里昂,參加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 – WorldSkills Competition。大家有否聽過WorldSkills這個比賽?讓我藉此機會向大家分享一下:
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技能界奧林匹克」,由世界技能組織舉辦,自195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國際技能活動。為何稱世界技能大賽為「技能界奧林匹克」呢?因為與奧運一樣,每屆賽事於不同國家舉行,為期四日的賽事匯聚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代表,同場比拼技藝。

香港自1997年起成為世界技能組織的成員之一,並首次派出隊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至今已累積4金、2銀、7銅及81面優異獎章。要知道在國際比賽上贏得獎牌,實在不容易。香港這彈丸之地,我們的年輕人有機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人才較量技能,並能獲得如此佳績,非常值得驕傲。
世界技能大賽的比賽項目超過六十項,涵蓋六個技能範疇,包括「建造工程科技」、「創意藝術及時裝」、「資訊及傳訊科技」、「製造及工程科技」、「個人及社會服務」和「運輸及物流」。比賽項目覆蓋之廣包括近年中小學STEAM教育亦有涉及的「自主移動機械人」、「3D 遊戲技藝」、還有以行業導向為中心的「飛機維修」、「珠寶製作」、「美容護理」、「混凝土建築」等。
除了賽事盛大外,比賽場地也令選手,甚至香港代表團成員大開眼界!你們可以想像一下,比賽場地能同時容納六十多個項目、1,400名來自約70個國家及地區的選手同時進行比賽,再加上不同項目所需要的機器和器材,可想而知比賽規模有多大!去年法國里昂的比賽場地,便超過14萬平方米,等如26個標準足球場,並吸引超過14萬人士入場參觀,超過一千名本地及海外記者現場採訪和拍攝。我們香港隊當時派出37名選手,參與32個比賽項目,是香港參賽以來派出最多選手、參與最多技能項目的一次,我走訪整個比賽場地「撐場」觀賽,也足足用了近半天呢!

此外,香港代表團於開幕及閉幕禮上,所有成員都會穿著香港隊制服,我看見選手們手持香港區旗,在主持人介紹下浩浩蕩蕩進場,場面非常壯觀。香港隊在這屆賽事創下佳績,獲得的獎牌數目是歷來最多,看見他們拿著香港區旗登上頒獎台,更是感動不已。不少選手都告訴我,當刻對於自己是「香港代表」的感受最為強烈和深刻,並感到相當自豪與驕傲。今屆香港代表隊更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親身到場打氣支持,見證香港年輕人才向世界展示其高水平的技能,說好香港故事。
我一直深信,比賽從來都不只是贏或輸,過程中的得著比結果更重要。每位選手一生人只能參加一次世界技能大賽,這個比賽不單單是一個技能競技場,更是讓選手透過技能切磋,與不少頂尖年輕精英交流,見識到各地的最新技術發展及行業要求,擴闊眼界,認清自己未來事業發展方向。他們亦告訴我,參賽前有機會修讀相關職業專才教育課程,讓他們更掌握行業專業知識和技能,透過參與不同技能比賽的機會,實踐多元學習與交流,為其未來事業發展裝備得更好。
代表香港參賽的選手須經歷約一年半的專業技能訓練,整段備戰之路一點也不容易,當中的堅持,以至比賽時面對挑戰學會保持冷靜,沉著應戰,這種為目標奮鬥的熱血,無論最後成績如何,都已經成為各選手人生中難忘的時刻,亦促使他們更堅定在所屬的技能行業發展,提升自我。
下一屆的世界技能大賽會2026年9月在上海舉行。各位年輕人,如果你們也想以自己擅長或感興趣的技能代表香港出賽,透過比賽挑戰自己,以及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技能人才,我鼓勵你們報名參加2025年世界技能大賽香港代表選拔賽。今年選拔賽設有36個比賽項目,每個項目表現優秀的參賽者,在接受進一步培訓及遴選後,有機會代表香港,參加2026年的上海世界技能大賽。我剛才分享的比賽盛況,再不只是流於想像,你們均可以親身經歷和感受。

WorldSkills 有一句口號這樣說: “Skills Change Lives” – 技能改變人生,香港歷屆選手都分享過,他們由參加香港代表選拔賽、備戰,到完成這個一生人只能參加一次的比賽,當中的付出與經歷,讓他們蛻變成長,為他們的專業路上了寶貴的一課。在我眼中,他們每一位都是香港第一,代表香港向世界說明,香港年輕人的職業技能達至世界級水平。

最後,我期盼你們 – 香港未來的主人翁,找到自己的理想及專業發展方向,勇於挑戰自我,盡展所長,為香港未來社會及行業的發展帶來一番新景象!我熱切期待在上海世界技能大賽見到你們,讓我們一同在這國際技能舞台上發光發亮!

青年技能比賽常務委員會主席
鍾志平
2025年2月22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2/02/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