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1/06/2025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推動居家安老

親愛的照顧者們:

你們好!

提到養老,在熟悉的社區和家中安享晚年一直是大家的共同目標,所以「居家安老」可以說是最能凝聚社會共識的議題。作為普通市民的你我,相信大家都想過要如何為自己及家人實現居家安老。試想像自己退休後,可以在家中與家人一起看看電視、談笑風生,這個畫面可能正是共聚天倫的最佳寫照。

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太遲才意識到家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照顧。最常見的例子是家人不慎跌倒,留院觀察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身體機能就開始明顯下降,而我們慣常的應對方法就是「聘請外傭貼身照顧」或「尋求社區家居服務」,這些做法無疑是亡羊補牢、後知後覺。值得反思的是,在他們跌倒之前,仍能活動自如的時候,我們能否採取更前瞻的措施,讓他們繼續獨立自主生活,延遲身體機能的衰退?其中關鍵在於思維模式的轉換:我們要由「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防」,由聚焦於照顧服務,變為討論如何改善家人的居住環境。唯有及早準備,才可以讓家人實現居家安老。

香港正在經歷「雙老化」的挑戰——即人口老化與樓宇老化並存。許多長者居住在老舊建築中,家居環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有些大廈沒有升降機,只有陡峭的樓梯,有些則有狹窄的走廊,長者稍有不慎會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和滑倒的後果不容忽視,這些設計為長者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和風險。衛生署數據顯示,於家中跌倒事件佔所有跌倒事故的41.5%。因此,及早關注居家安全,積極規劃空間改造,實為預防意外、投資長遠健康的必要策略。

所謂家居改造,又叫家居環境改善或適老化家居改造,乃指系統性完善居住環境的工程,其標準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實施。首要階段為家居安全評估,由註冊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居家實地勘察,綜合診斷環境風險點與長者身體機能需求;其次進入設計方案的階段,由設計師或相關專業人士根據評估報告,制定個人化改造方案並繪製施工圖則;隨後展開工程執行階段,由裝修工程團隊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最終進入成果驗收階段,由專業團隊偕同住戶進行驗收與使用評估。

單單聽這個過程,你們或會覺得家居改造流程繁瑣、費時失事,其實大家可以依實際需求彈性選擇改造方案。有些簡單改造項目如加裝扶手、平整地面高低差、增設夜間照明系統等,經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多為當日即可完成,無需另請裝修團隊上門。而針對複雜家居改造個案,現時本港有多項政府或社福機構提供或資助的家居改造計劃可供市民申請。例如,公屋市民可選擇由房委會提供的「單位改裝、調適工程」計劃,或由房協提供的「樂得耆所」居家安老計劃。

我明白你們或會對家居改造產生的費用有所顧慮。不過,家居改造並非每次都需要全流程推進,邁出家居評估的第一步,從了解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開始,這一步就已經具有預防價值。此外,政府現有長者醫療券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是可用於使用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服務的,大家應該好好善用現有資源,就居住環境的安全尋求專業意見。研究指出,透過家居改造,消除家居的安全隱患,住戶的跌倒風險大減逾3成,更可以減低使用醫療服務的機率,從而節省醫療開支。我知道我們的家人不少會待醫療券臨屆有效期才倉促使用,與其如此,我們不如及早預約評估服務,透過專業診斷掌握家居安全狀況,相信研究實證,為家人的健康未雨綢繆。

我們將來亦會成為銀髮族,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退休後都可以獨立自主地生活,居家安老可以說是我們共同的願景。家居改造表面上只是對居住環境的追求,但實際上是維持生活自主的重要一環。雖然身體的衰老是難以逆轉,但透過完善居住環境,我們可以減慢衰老的速度,盡可能延長活動自如的時間,讓我們以及我們的家人活得長壽,同時活得健康。當下我們為家人鋪設的每塊防滑地板、安裝的每支扶手、改造的每寸通行空間,實則是以一步一腳印實現「居家安老」的共同目標。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

周嘉俊

2025年6月21日

21/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創會主席莊子雄博士——新型工業發展與產業升級

昕翹:

當你收到這一封信的時候,應該快將在英國大學畢業了。恭喜你!一想到你即將回來香港發展,爸爸真是百感交集。既為你可以學有所成感到很欣慰,又驚覺時日如飛。你已經長大成人了,而我們父女之間的角色亦在這幾年慢慢轉變。

記得你曾問我:「爸爸,你工作這麼忙碌,整天都留在工總工作,到底這麼辛勞是為了什麼?」當時,我只是簡單地笑了一笑。但今天,想到你快要踏入社會了,就讓我以爸爸及工總主席的身份,好好解答你這問題。

兩年前,2023年夏天,我出任香港工業總會主席,接下了這一份重擔。我除了滿懷使命感外,同時亦感到不少壓力。當時經濟情況並不理想,疫情並未完全過去,國際局勢又複雜,全球經濟都在復甦及重塑的交匯點,而香港就站在企業轉型、創科發展的十字路口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迎來了很多機遇,同時亦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我一直相信,工業不單止是製造產品,更是一個城市創造未來的引擎。所以,在我上任的第一日開始,我就全力推動香港工業的升級轉型與新型工業的發展,讓香港可以在國際舞台上重新定位,再次展現我們的工業實力。

這兩年,香港經歷了不少挑戰,例如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戰、逆全球化升溫、金融市場波動等等,這些都考驗著香港工商界。然而,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便能找到正確方向。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求變。這兩年,我和工總所有朋友、同事,積極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協助會員企業優化生產佈局、拓展新興市場,在逆境中尋求出路。

本年三月,在香港工業總會牽頭籌組之下,「香港新型工業發展聯盟」正式成立,而我則有幸擔任首任主席。能夠帶領這個聯盟,我深感榮幸,亦知道這個責任相當重大。這個聯盟集合了政府、產業、學術、研究機構及投資界的力量,目標是建設一個有利於新型工業發展的生態圈。我們希望催生更多高增值、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提升香港的新質生產力及國際競爭力,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我深信,透過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我們留意到生物科技、智慧製造等等新產業蓬勃發展。過去兩年,工總一直努力推動創新科技落地,成立了「生物科技及醫療保健協會」及「醫學工程及創新協會」,聚焦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支持香港成為亞洲醫療創新樞紐。
這個並不單是產業升級,更是對下一代的承諾:我們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全球創科與產業發展環境下,為年輕人奠定良好的基礎,讓他們可以盡展所長。

昕翹,你小時候問我:「工業是什麼?」我答你:「是令世界運轉的力量。」現在,我想再補充一句:「是讓夢想開花結果的土壤」。

香港踏入「新型工業化」的新階段,這些政策和資源,可以幫助香港創造更多發展的機會,而我們香港工業總會,一直致力於促進各方合作,扮演橋樑的角色。我們積極發展大灣區,每年都舉辦「大灣區工商界高峰論壇」,與內地夥伴討論如何加強創科協作,推動灣區高質量發展。我們還會走訪不同的國家,例如東盟各國,為香港企業打開一帶一路市場的大門。這些努力,不單是為了企業生存,更是為了香港未來的產業發展。

昕翹,這刻你或會問,這些與你有何關係?我想告訴你,一切都有關。因為我和我這一代人所努力建設的環境,就是為了你和你這一代人鋪路。

知道你選擇回來香港發展,我真的是很開心。香港仍然是一片充滿機遇的土地,只要你願意努力,願意探索,香港一定會給你一片廣闊的發展空間。

最後,親愛的女兒,歡迎你回來。我相信,你會在這一片土地,活出最燦爛的自己;我亦相信,你會活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貢獻香港。

希望你會跟爸爸一樣,以香港這片土地為榮。

爸爸
2025年5月10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0/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