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7/04/2024

香港旅遊業議會主席徐王美倫-- 深度遊、「旅遊+」、「+旅遊」為香港旅遊業帶來新景象

各位旅遊同業朋友:

        不經不覺,香港與內地通關已一年有多,旅遊業正一步步邁向復甦。旅遊業是香港經濟主要動力之一,帶動了酒店、餐飲、零售、文化、藝術、體育、展覽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文化及體育三個產業在疫情前合共為香港貢獻超過11.3%的生產總值﹔其中旅遊業則提供超過25萬個就業機會,對保障就業市場起到重要作用。

        在特區政府和業界共同努力下,2023年總出入境數字達到2.12億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70%。龍年伊始,香港就迎來多個喜訊﹕內地春節黃金周錄得合共約143.6萬旅客人次訪港,較2023年國慶黃金周高出百分之十五,而且酒店入住率超過八成,不同的餐飲和零售點也受惠。可見在疫情後,旅遊需求逐步回穩並有持續上升的趨勢。

        特區政府銳意推動盛事,重振旅遊聲勢。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今年以來,有近150項盛事舉行,當中上半年超過80多項。很多因疫情轉去其他地方舉行的活動回歸香港,這些正反映香港的優勢。各類盛事吸引世界各地旅客訪港和本地市民參與,能夠惠及多個行業,按特區政府估算,每150萬名遊客可為香港帶來約0.1個百分點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除了帶來龐大經濟效益,亦讓香港在全球正面曝光、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的地位。

 

        在這大環境下,我們業界可以如何把握機遇呢? 我們觀察到,疫後旅客轉向「深度遊」的旅遊模式。香港旅遊業議會在特區政府撥款支持下,透過「本地特色旅遊鼓勵計劃」舉辦「『創意‧深度遊』行程設計比賽」。比賽反應非常熱烈,共收135間旅行社約700個行程,在其後的公開投票共錄得42,000票數。剛過去的3月,已順利公佈勝出得獎路線,主題均圍繞「綠色生態行」、「親水樂悠遊」、「文化風情遊」、「潮流文化行」、「歷史深度遊」和「創意體驗行」六個元素。

        我們希望透過這些得獎路線,帶給同業在產品設計上新靈感,進一步善用香港古蹟、地道文化、自然資源等優勢,開拓更多高增值的本地深度遊產品。截至4月中,旅議會已錄得超過2,000個「創意‧深度遊」行程設計的登記,可見旅行社對活動的投入程度。我相信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旅行社推出相關別具特色的產品,在這個「本地深度遊」發展上繼續深耕细作,令旅客訪港體驗更有深度,從而推動旅遊業長遠及可持續發展。

        目前香港旅遊業正朝着「旅遊 +」和「+ 旅遊 」的發展方向。業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盛事經濟」,增加他們留港時間和刺激消費﹔串連多個業界,包括旅遊、交通、餐飲和零售,達到「旅遊 + 盛事或其他行業」、「任何盛事或任何行業 + 旅遊」的效果,為旅客帶來新的吸引力,帶動經濟發展,並突顯香港較其他周邊城市的獨特吸引力和競爭優勢。

        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旅遊事務署現正更新《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勾劃旅遊發展工作的目標和主要工作方向,並展開諮詢工作收集業界意見。我好希望旅遊和相關行業的持份者踴躍參與今次的諮詢工作,集思廣益,藉此加強同業之間的協作,為推動旅遊業長遠穩健發展出一分力。

       
  雖然香港旅遊業要全面復蘇仍然需要時間追趕,同時我們面對種種挑戰,例如人手不足,航空公司運力亦未完全恢復,甚至出現十年多的網上競爭等,這些都是一大挑戰。但我們對行業整體前景,仍然保持樂觀態度。我跟多業界朋友一樣,從事旅遊相關行業已經數十年了。時代在變,香港旅遊市場現在要「拼特色、拼質量」,旅遊同業需要充分展現出強勁的拼勁,進一步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

        我深信只要大家團結一致,齊心合力,一定可以面對不同的挑戰,繼續推動旅遊業持續、健康的發展,為香港的旅遊業寫下新的一頁。香港旅遊業議會作為行業總商會,將會繼續做好特區政府和業界之間的溝通橋樑,推出更多惠及業界的措施,與業界攜手推動旅遊邁向新征程。各位業界朋友,讓我們一齊努力吧!旅遊業務仍然可以發光發熱。

徐王美倫

二○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27/04/2024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城市大學 能源及環境學院教授、低碳及氣候影響研究中心主任吳永豪——香港在控制氫氣運輸的安全風險有領先和豐富經驗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Wayne和Kaven:

十二月的香港,天氣宜人舒適,到處圍繞著節慶的氣氛,心情愉快!但是在過去數個月裡,我們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暴雨,達到黑雨的級別,低窪地區淹水處處,交通停頓,大家都沒法外出,不能上班上學。夏天的酷熱天氣也仍然歷歷在目。你們也從新聞和網上資訊瞭解到世界各地都持續經歷極端天氣和它們所造成的人命傷亡,令人沮喪。這些氣候的變化還會持續多年,我們是否可以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改變,從而讓情況得以改善呢?

Wayne 和Kaven,你們對我的工作都非常瞭解,我在大學是從事氫能研究。更確切的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情景是利用陽光和水來提取氫氣,這是一種不會對環境帶來破壞的新能源技術。我想,借著寫一封家書的機會,可以讓我更具體的向你們表達我對氫能研究的一些期望,更希望的是,氫能的發展可以為你們的未來,一個可持續生活的未來,做出一些實質上的貢獻!

就如你們所理解,氫氣可以是一種清潔能源。我們可以將氫氣轉換成熱能,就如你們在冬天享受的熱水澡,可以由氫氣提供。氫氣也可以轉換成電能,家裡的電器可以由氫氣燃料電池來驅動!街道上的交通工具也可以用氫氣作為燃料。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利用氫氣為能源時,它唯一的副產品就是水,並沒有釋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溫室氣體!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都積極發展氫能,香港也不例外!我非常期待香港的氫能發展,可以的話,我也想積極參與!

雖然整體上,社會對氫能的認知還不是很深入,但是我們在香港生活上已經和氫氣息息相關!更多人開始瞭解到,我們家家戶戶用著的煤氣,其成分中高達50%氫氣。這世界上就只有香港和新加坡的民用輸氣管是有著這麼高成分的氫氣。在安全風險控制上,香港有著領先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其他國家,如英國和澳洲,目前是在探討和研究如何在城市的天然氣輸送管加入少量的氫氣。可想而知,香港的經驗優勢是明顯和巨大的。但是目前這些氫氣,是由化石燃料提煉而成,製作過程仍然釋放大量二氧化碳。這並不能讓我們的社會達到減碳排放的目標。

Wayne 和Kaven,我們經常聊天聊起碳中和(或者Carbon Neutrality)。很多國家都提出各自的碳中和時間表。香港也承諾會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氫能的發展對達成碳中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香港大力推動綠色科技,也包括綠色氫氣。綠色氫氣指的是用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板或風力發電,來推動電解水產氫。因為整個過程都是基於可再生能源的運用,所以沒有太多的碳排放。你們或許會好奇,既然太陽能板或風力都已經產電了,為何我們不直接用電能呢?這是因為很多大型太陽能板是坐落在偏遠地區,甚至不在香港境內;而大型風力發電更可以是離岸(offshore)在海面上。以氫氣的方式把這些可再生電能儲存起來,那它的利用方式就更具伸縮性了。況且,並不是所有的應用情景都適合電氣化的。

目前,綠色氫氣還沒達到技術成熟的階段,市面上還未有綠色氫氣的商品。可是整體社會並不應因這原因而推遲發展氫能經濟,不然當綠色氫氣生產技術成熟時,我們已經來不及對接它的應用了,亦錯過發展與其相關的基建、政策和法例。舉個例子,在推動氫能驅動的公共交通願景下,建設加氫站就是必然的。建設加氫站所需要的政策指引,如加氫的壓力技術指標、加氫站建設地點周遭的人口密度指標、氫氣目前作為危險物品的歸類,都必須有清晰的政策指引。

欣慰的是,我們可以看見香港政府在這方面的積極性。香港政府在2021年成立了跨部門的碳中和專案組,積極研究氫能發展所需考慮的各個方面。我有幸參與這個氫能的工作組,提供了一些意見。今年我也同香港生產力局的汽車科技研發中心發表了首份的香港氫能經濟發展報告,從問卷調查中發現香港的汽車相關行業對氫能交通的發展持積極和正面的看法。在這個月,我們也見證了城巴的香港第一部氫能雙層巴士的推出,而且很快會在2024年的一月份在香港的街道上就可以看見它的風采!香港政府也剛剛提出會在明年上半年制定《香港氫能發展策略》,展開修訂與製造、儲運和使用氫能相關法例的工作。這預示著氫能即將在香港迎來快速發展的時代。

我覺得除了發展以上的技術、條例、政策等等方面,我們更應該同時進行積極主動的公眾教育,向公眾解釋氫能的利與弊、機遇和挑戰。一般而言,安全風險的擔憂需要更多努力和更長時間的解釋讓公眾釋懷。

Wayne和Kaven,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拖延應對氣候持續惡化已經不是一個選項,時間已經不多!我希望我們還來得及做出足夠和有意義的改變。這是給我們自己一個可以持續生活在宜居環境的機會!

祝願你們快樂成長!

 

爸爸

2023年12月30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30/12/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