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Search
電視
2023區議會選舉論壇
鏗鏘集
狂飆
公訴
憲法傳萬家第二季
電台
e線金融網
一桶金
晨早新聞天地
報章摘要
千禧年代
熱門
X
Skip to content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大灣區知多啲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程式總覽
在新分頁開啟
隨身版
在新分頁開啟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聽•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五千年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誰人的pet pet
沒有不可能
賣旗籌款
生命誠可貴
迷網
體育新願景
職融好容「異」
另一個體壇
最珍貴的禮物
人人有工做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鏗鏘集
電視直播
鏗鏘集
珍惜水資源
26/01/2023
內容
CONTENT
26/01/2023
相片集
香港食用水源約有八成是來自東江水,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近兩年東江流域也導致五十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所以內地水務部門都要呼籲大家酚要共同節約用水,正因為多來年香港得到東江水不絕的供應,香港市民現時並沒有珍惜用水的警覺性,所以我們要居安思危之餘,也要廣開水源的方法,如海水化淡是其中之一的方向,但最重要仍是市民要珍惜我們寶貴的水資源,切勿浪費,點點滴滴水源都得來不易。
Tag:
乾旱
,
東江水
,
東江流域
,
氣候變化
,
水源
,
水資源
,
海水化淡
,
環保
,
節約用水
,
食用水
集數
EPISODES
誰人的pet pet
根據政府統計處2018年為香港的貓狗進行統計,全港有超過24萬個住戶有飼養貓或狗,佔所有住戶9%左右,受飼養的貓狗數目合共約40萬隻。但是,當中領養狗和貓的比例都未超過兩成,「領養代替購買」的倡議仍有待深入人心。漁護署以及民間不少保護動物的組織一直以來都捕捉或接收不少流浪或棄養的貓狗,同時亦努力為牠們尋找合適的領養家庭,但為何領養數字一直未能提升呢?未能被成功領養的貓狗又何去何從呢?大眾對領養動物又有甚麼看法呢?
07/12/2023
收看
沒有不可能
首屆「兒科醫學會鵬程奮進堅毅獎學金 2023」剛舉行,旨在鼓勵本港患有長期病患及來自基層的兒童及青少年,當中得獎者多是長期病兒童。這群小孩子,自小便要進出醫院,為生命奮鬥,在別人眼中簡單如跑跑跳跳,對他們而言也非易事,他們與他們的父母,如何在困境中突破?在治療與生活的壓力下,病童與他們的照顧者如何處理他們的情緒需要?
30/11/2023
收看
賣旗籌款
賣旗是不少非牟利機構的重要善款來源,然而一些小型機構要籌辦賣旗,並不簡單,動輒要招募數百名義工,投放大量人力和資源,協調各樣安排,再者,賣旗需達到社署的「淨收入目標金額」要求,這亦令小型機構添上壓力,有機構負責人坦言,賣旗前一個月他們幾乎全部的人手放在籌備賣旗上,影響其他服務進行,實在兩難,而近年有機構舉辦電子賣旗,究竟能否提升「籌款」成效?
23/11/2023
收看
生命誠可貴
有研究估算,2022年香港總共有1064宗自殺死亡個案,即是每10萬人之中有14.5人自殺身亡,2022年平均每天大約有2.92人自殺死亡。亦有臨床心理學家研究指出,每位自殺人士,保守估計會為6位與其有密切關係的人帶來創傷,香港每年平均約有1,000宗自殺個案,因此每年約有6,000位自殺者親友受到影響,是值得關注的情況。究竟自殺個案上升是何原因,防止自殺又有何良方?
16/11/2023
收看
迷網
在疫情期,不少實體課堂轉為網課,學生上網時間增多,部分青少年沉迷網絡世界。最近,有調查顯示,受訪的2700多位學生中,約三成曾連續打機超過5小時,最嚴重的個案更高達90小時,調查同時發現,受訪學生自我評估的情緒狀態偏差,約5成學生認為自己有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焦慮症狀。而世界衛生組織亦在2018年,正式將打機成癮歸入精神健康問題。到底上網及打機成癮,為患者帶來什麼影響?如何做才重回正常生活步伐?
09/11/2023
收看
體育新願景
今屆杭州亞運,香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要讓運動員有好的發揮,適合的場地必不可缺。本港第一個體育園—啟德體育園,佔地28公頃,按營運指標規定,在首五年可以容納5萬名觀眾的主場館必須每年有40天用在舉辦體育活動方面,再加上周邊的設施,是否足夠支援香港體育發展?政府提出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為將來體育場地規劃展開新的佈局,新藍圖怎樣規劃?不同體育總會都各自在尋找適合的訓練場地,他們的經驗和期望,又可以怎樣納入未來的政策藍圖,讓資源用得其所?
02/11/2023
收看
職融好容「異」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影響香港勞動力人口提供。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人口普查顯示,本地的少數族裔人士在過去10年持續增長,增加了37%。而且有72.9%處於主要工作年齡階段。今天,各行業上,有說搶人才,求人才,職場上僱主有否考慮這一批少數族裔人士成為勞動力資源?而少數族裔人士在進入職場當中又會遇到什麼困難?一個共「融」的職場環境,是僱員、僱主共同創建,他們如何做好準備?
26/10/2023
收看
另一個體壇
今屆亞殘運舉行在即,對不少年輕運動員來說,是走向世界舞台的機會,也引起公眾對殘疾運動的關注,香港殘疾運動員在世界一直處於前列水平。自1972 年起計,共獲得百多面殘奧會獎牌,戰績彪炳。對於他們來說,前輩們的出色表現,會否變成一種無形壓力?世界各地對殘疾運動越來越重視,新一代的殘疾運動員,面對的「體壇」與上一代有何分別?
19/10/2023
收看
最珍貴的禮物
近年等候器官移植病人數目有所增加,事實上即使市民已在登記名冊表明捐出器官的意願,家人仍然有權作最終決定,每年真正能夠成功配對的個案不多。有建議將現行的「自願捐贈」機制,改為「預計默許捐贈」(opt-out),此機制是否適合在香港推行?正在等待適合器官的病人,每日要承受的,是怎樣的生活?有幸接受器官捐贈的病人,復康之路又需要怎樣的支援?
12/10/2023
收看
人人有工做
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不少行業出現人手短缺,招聘困難,政府決定輸入外勞,希望解決勞工短缺問題。不過社會上亦有聲音指出,輸入外勞其實「治標不治本」,長遠來說仍需要「靠自己」,香港應該加強鼓勵各個年齡層都接受不同工種,包括一些從事體力勞動及俗稱「厭惡性行業」,並且調撥更多資源加強職業再培訓,另外種種傳統而可能式微的行業也應吸引更多人去承傳。
05/10/2023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集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