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故事.樹心邊

    簡介

    GIST

    監製:陳彩霞


    城市中的樹木,默默地觀察城市動態,亦靜靜地被城市影響。以樹木為經,人物為緯,節目採訪了不同人,對樹木懷有各種各樣的觀察、想像。展現他/她們的背景經歷、對生活的體驗、獨特的專長、關心的事物,構成一幅香港的人文群像。

    最新

    LATEST
    05/12/2022

    心夠敏銳和柔軟,你會感知到樹的性情氣質。

    其實樹有自己的生命和祕密。

    人喜歡借樹來發揮,有時議論紛紛,有時傷春悲秋。

    樹洞埋藏了人的祕密。

    樹倒下,若然願意打開記憶,就可以與五十年前的你重逢。

    即使身與心經歷過動盪,樹會自滅自生,你還是可以重新體驗樹的沉穩。

    編導:謝家豪

    重溫

    CATCHUP
    08 - 12
    2022
    RTHK 31
    • 生命樹

      生命樹

      心夠敏銳和柔軟,你會感知到樹的性情氣質。

      其實樹有自己的生命和祕密。

      人喜歡借樹來發揮,有時議論紛紛,有時傷春悲秋。

      樹洞埋藏了人的祕密。

      樹倒下,若然願意打開記憶,就可以與五十年前的你重逢。

      即使身與心經歷過動盪,樹會自滅自生,你還是可以重新體驗樹的沉穩。

      編導:謝家豪

      05/12/2022
    • 樹在旁

      樹在旁

      花園大廈以往由七座以花命名的樓宇(花樓)和五座以雀鳥名稱命名的樓宇(雀樓)組成,街坊俗稱花園大廈為「七花五雀」,是觀塘的首個"廉租屋邨",由香港房屋協會興建。花樓在80年代完成重建成為現在的玉蓮臺。而60年代落成的雀樓預計最快將會在2026/27年開始進行重建。

      在雀樓的遊樂場旁邊,有一棵印度榕,數十年來一直默默的見證著每家每戶的變遷。由成家立室到現在三代同堂,花園大廈成為了街坊的安樂窩。在即將進行重建的這一刻,究竟街坊有着什麼和樹木相關的回憶,或者和村內植物有關的生活故事?

      樹木雖然不會說話,但會靜靜的在大家旁邊,,一直伴隨著我們,見證著我們的成長。

      編導:周頌添

      21/11/2022
    • My Dear 樹

      My Dear 樹

      「親愛的樹,你好嗎?」
      一句問候,一個關心。為了鼓勵人們多留意周圍的樹,繪本作家袁明珊(貓珊)在網絡社交平台為香港的樹設立信箱,收集一封封寫給樹的信,再為其繪製插畫。而在她的插畫中,往往不只會有一棵樹,她更著重呈現樹與人、社區之間的關係。所以,樹亦是她繪畫社區地圖的一個重要元素,希望令人重新反思樹的重要性,以及樹與人、社區、城市發展千絲萬縷的關係。

      編導:袁潔玲

      14/11/2022
    • 樹醫生

      樹醫生

      陳佩思(Patsy)中學開始對戶外活動及大自然發生興趣,畢業後相繼修讀樹木管理、園藝及園景管理課程,在求學期間愛上了攀樹運動,從而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並萌生成為樹藝師及攀樹師的念頭,畢業後在學校導師的引導及鼓勵下,她更堅定地一步一步向夢想進發。

      編導:李麗珊

      26/09/2022
    • 森之頌

      森之頌

      「在森林聽見樹木在唱歌」巴松管樂手Wyee如是說。她熱愛大自然,認為都市人往往忽略了大自然的訊息,夢想是要在森林之中辦一場音樂會,讓聽眾好好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為了加深對樹木的認識,Wyee加入由環保組織成立的「森林樹隊」。樹隊創辦人Kami和思從事樹木保育工作多年,在本港大小山頭植下不少樹苗。可是,有時候,無情的災害會導致她們的心血毀於一旦。

      編導:方啟俊

      19/09/2022
    • 樹文誌

      樹文誌

      葉慶明,文字工作者,自小在港島西環成長,喜愛欣賞樹木在四季及不同時份的美態,十年前開始,以香港樹木為題,發表網誌,抒發對大地萬物與自然生態之情,希望透過文字、圖片,分享所珍惜的樹木,捉緊生活與大自然的美麗。

      編導:劉應強

      12/09/2022
    • 樹上課

      樹上課

      翠綠青蔥的校園,令人心曠神怡,亦給予學生一個與大自然連繫的學習空間。在一所中學的校園裡,每一棵樹不單是值得珍重的生命,它們亦傳遞著愛與希望。
      學校攀樹隊教練林楚強(林sir)如何藉著攀樹運動,令學生發揮潛能,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呢?攀樹運動讓學員培養了對樹木的感情和興趣,有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在大學修讀樹木管理,亦有投身與樹藝相關的行業。他們如何從樹上的課中得到啟發,開展未來的方向?

      編導:倫貝琪

      05/09/2022
    • 惜樹者

      惜樹者

      香港每年都有六至七萬公噸園林廢物,但循環回收的使用率只有3%,其他園林廢物會直接送到堆填區廢棄。Ricci 三年前開始接觸回收本地廢棄樹木,由處理、設計到生產都是由零開始自學得來。他更是香港第一個回收整棵樹的設計師,希望香港人可以珍惜家門外的廢棄樹木,把再生產的製品帶回家,讓它們的生命可以延續下去。

      編導:何梓程

      29/08/2022
    • 樹之道

      樹之道

      如果要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設計一兩條市區賞樹的步道⋯⋯
      建築設計師何尚衡Alfred精挑細選多個樹的景點,然後與我們一起用腳連起線來。

      沿途遇上的樹,
      或許關於建築空間,社區歷史,以至疑似恐佈的傳說掌故。
      或許是古樹名木,又或者奇貌不揚普普通通,因為牽連了老人的感情,就變得不再一樣。
      或許花香滲著童年回憶,當風再起時。
      或許樹冠如傘,與周圍和諧並存,你純粹覺得視覺上很好看。

      於是,我們跟著Alfred由西環走到金鐘,
      然後,再由尖沙咀走到大角咀,
      看樹的同時,也是以另一切面,去遊走,去看待這個城市。

      編導:謝家豪

      22/08/2022
    • 樹在說

      樹在說

      在繁忙的荃灣社區旁邊,有一條小村-光板田村。這條村在上世紀50年代由市民自行開發,至今有六十多年歷史。在此村出生的陳國祥(Sam哥)從事種植相關的工作三十多年,樹和植物都是他的好朋友。種植讓他得到快樂,所以他用種植來分享快樂。他用資源共享的想法向村民分享種子和種植方法。隨著村民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喜好,種植出來的效果和意義也各有不同。Sam哥沒有想到透過種植,原來可以將小村變得不一樣。

      編導:周頌添

      15/08/2022
    • 網站獲奬:

    • 在新分頁開啟第五屆傳媒轉型大獎
    • 在新分頁開啟2014優秀網站選舉十大優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