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 — 長生不老?
自古以來,人類追求「抗衰老」甚至「長生不老」;古有秦始皇派員尋找長生不老之藥,千百年來,人類仍尋找不老之術,至今未有解決方法。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人類的衰老?張曉東的科研生涯,正是致力於揭開這生命之謎。
張曉東,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副教授,是本港少數從事衰老機制研究的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成體幹細胞生物學,包括研究衰老原因和怎樣可讓人們活得更健康長壽。為探究影響幹細胞功能的因素,張曉東團隊曾做過一個實驗:把一隻年輕的小鼠和一隻年老的小鼠「換血」,血液流向彼此的身體,實現聯體共生。之後,團隊弄傷其中一隻老鼠,觀察它的肌肉重組情況。結果吸收了年輕小鼠血液的老年小鼠,重組效果很好;反之,另一隻小鼠的重組效果變差;團隊得出結論:幹細胞功能出現的問題並不在於幹細胞本身,而在於血液環境。因此,如何為幹細胞營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以達到逆轉衰老的效果,是十多年前張曉東到科大後開始的研究領域。2015年張曉東獲「裘槎前瞻科研大獎」。
到2023年,張曉東及團隊分析了年老和年輕小鼠的肌肉幹細胞中的蛋白表達,發現一種名為CPEB4的關鍵蛋白在肌肉幹細胞中的含量隨着小鼠的衰老而降低,因此聯想到CPEB4和老化的關係,隨後在小鼠和人體的細胞上展開實驗,以驗證其具體聯繫。團隊正尋找能把CPEB4作為靶點的藥物,並開發新的藥物篩選平台以篩選針對肌少症、肺纖維化等與老化相關疾病的藥物,預計兩三年後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面對本港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張曉東博士希望未來能通過自己團隊的研究成果,延長長者的健康狀態。
「你信不信不久的將來,人類出生時就能知道自己長壽與否?」張曉東正著手最新的研究項目,尋找長壽的DNA。聽起來難以置信;但張曉東則指「是香港的科研不夠瘋狂」。這一集會透過張曉東博士的經歷,訴說他的瘋狂科研故事。同時,也探討抗衰老的奧秘,踏上科技對抗命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