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尤翠茵

    03/06/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柳冕Tommy有一個兒子。因為一場交通意外變成傷殘人士,幸好生命中還有可愛的兒子與音樂,令他重新振作,雖然無法貼身照顧仔仔,但有一個獨特父子任務,只有Tommy才做得到。他希望以身作則,令兒子可以自信、勇敢面對任何事情。

    主持岑幸富富爸爸有兩個女兒,在她們出世時已截肢令照顧時會遇到困難,但他希望可以身教感染她們快樂成長。

    主持陳錦鴻Keith有一個兒子。他的願望是患有罕見病的兒子能健康成長。

    三個各自因身體原因遇上挑戰的爸爸坐在一起時,會是一個怎樣的交流?


    集數

    EPISODES
    • 煮個麵你食之「點只一餐咁簡單」

      煮個麵你食之「點只一餐咁簡單」

      印尼人不會視即食麵為正餐,但可以用來慶祝生日?

      即食麵對港人來說可能是一餐,甚或是junk food,但對離鄉別井來香港打工的印尼傭工來說,是一樣comfort food,可解鄉愁,來到香港家庭,也是與港人互相connect的一種食物。泰國人視即食麵為一種點心零食,跟不少香港人童年吃過的「媽咪麵」一樣吃法。

      一個即食麵,能看到不同的文化,從印尼來港當交換生的 Klemens發現,和香港同學最早的共通話題就是即食麵。在香港二十年的印尼裔Sring會為主持Angel梁安琪煮個麵,分享她們和麵有關的心事。

      30/09/2023
    • 「煮個麵你食」

      「煮個麵你食」

      無論喜歡不喜歡,香港人經常吃即食麵。

      即食麵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食法,在香港,早餐吃個餐蛋麵、沙嗲牛肉麵是一天美好的開始,而在韓國,當地人普遍不視即食麵為主食,反而把即食麵加到鍋物中當作配料,一個即食麵,能看到不同的文化。

      有即食麵組織的統計指,即食麵最高消耗量的頭十個國家,有八個在亞洲,包括中國、印尼、日本、韓國、泰國等。這一集,幾位不同族裔、生活在香港的人會組成「即食麵關注組」,他們是從日本來港三十多年的Kei San、四十年前從韓國來香港的崔恩瑄、中泰混血兒Wimmy,會和主持Angel梁安琪一同談談港人愛吃的「部隊鍋」和「Indomee」等等,分享麵的故事。

      23/09/2023
    • 「阿珠媽」講음식과 미용(飲食與美容)

      「阿珠媽」講음식과 미용(飲食與美容)

      郭乙螢Haidy來自南韓,1992年來港,在大學研習了兩年普通話,後來曾經回到韓國,但她之後回流,在香港尋找工作機會,至今已在港生活廿多年,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

      廿多年來她曾任職不同的行業:導遊、珠寶零售、韓國報社記者,亦有跟朋友開韓式小店賣韓國食品。對她來說,香港已經是她的第二個家,早已融入香港的社會。

      現時她除了任職韓國報社外,亦有教授韓文,繼續進修廣東話,在自己的社交平台跟其他在港的韓國人分享廣東話的讀音及意思,希望令在港韓國人能更容易融入香港。

      今集主持Vita陳彩蓮聯同在印尼華僑家庭長大、精於廚藝的Vlorla陳春燕一齊同郭乙螢交流。

      16/09/2023
    • 阿仔同我唔同樣

      阿仔同我唔同樣

      Kim Jeeyun 金志倫是韓國人,在紐約修讀攝影,之後嫁了湖南丈夫再來香港定居,這樣就在香港生活了十六年,生了三個兒子。她本身就生活在跨族裔的圈子中,近年更加透過鏡頭呈現這種共融下的母子關係,她舉辦主題攝影展。

      她拍攝的相片中,有混合保加利亞、中國血統的母親與「金髮女兒」,有印尼媽媽與「棕色兒子」,每段親情背後都是一個獨特的共融故事。她自己、家人以及相中人如何看自己這樣組成的家庭?身為韓國人,她如何與自己的華裔丈夫溝通?成長於香港的15歲「混血」兒子 Wilfred如何看自己在香港的生活?

      今集主持愛美會和Wilfred及他的同學Riccardo一齊傾計。

      09/09/2023
    • #關於我和健康變成朋友的那件事

      #關於我和健康變成朋友的那件事

      東南亞美食種類繁多,但烹調方法往往用上高熱量高糖分,種種原因令少數族裔女性不是可以隨時隨地做運動,這樣的飲食習慣令健康問題漸漸浮現。

      有社福組織留意到在香港的南亞裔女性體重情況,找來營養師開班教導改良食譜,還特設女性專用健身區,讓一眾少數族裔女學員可以做運動。主持愛美則會和巴裔媽媽Saira、營養師Ruby一同學習如何食得健康又美味。

      在香港居住多年的印度裔媽媽Shweta,會跟另一位印度媽媽、營養師Kiran Sukhani一同下廚,希望保留傳統飲食風味之餘也可以變得更健康。

      一齊和健康變成朋友。

      02/09/2023
    • Hello Kababayans

      Hello Kababayans

      今集主持Vita陳彩蓮和Angel梁安琪會了去了解一下關於菲律賓的文化和藝術,以及飲食習慣。她們會參觀一個文化展覽,當中有菲律賓藝術家Irene Haagen的畫作及藝術品。Vita陳彩蓮會和她們傾計,了解身為少數族裔女性藝術家的觸角和在香港的生活感受。

      同樣在香港居住的菲律賓藝術家還有Justine Velasquez,他對在香港的生活又有何體會?

      26/08/2023
    • 不要把悲傷留給自己

      不要把悲傷留給自己

      任何人都有機會遇上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如果得不到適當協助,情況可能變得愈來愈難處理。當生活在一個有語言隔閡及文化差異的地方,遇上情緒困擾,可以如何走出陰霾?

      自結婚後移居香港26年的巴基斯坦婦女Nayyar,育有四名子女。近年身邊有親友離世,婚姻出現問題,小兒子又遇上交通意外嚴重受傷,令她的人生跌入低谷,情緒受到困擾。後來,有義工贈送抗疫物資,她才得悉有機構提供情緒輔導服務,於是決定求助。經過輔導, Nayyar學會情緒管理,逐步建立自信,現在的她更懂得愛自己,而且跟子女關係變得更親密。

      今集節目主持愛美會和Nayyar一家人傾談,亦有少數族裔精神健康輔導員及外展隊社工分享如何識別有需要協助的人士,提高文化敏感度,讓他們願意分享自己的困難。

      19/08/2023
    • 朱古力獎門人

      朱古力獎門人

      盧禮宇Louie來自台灣,小時候在鄉下地方長大,廿多年前來港工作時認識了妻子,最後決定在香港結婚生子,建立自己的家庭。不過,兒子出世不久,他們發覺兒子比平常人遲緩、興趣狹窄,只喜歡有規律的東西,其後發覺,原來兒子患有中度自閉症,四肢不平衡,亦難以自理生活。自此之後,他與太太花了很多時間照顧兒子。

      直到兒子十歲時,Louie退休,開始思考兒子將來的生活問題,他希望可以為兒子建立一些生活技能,讓他可以自力更生,於是著手研究生意,經過多次嘗試,在接觸過精品朱古力製作後,發現工序適合不同個性的自閉症人士。

      近年朱古力店生意開始起步,Louie嘗試聘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青年,協助他們融入社會,證明SEN的青年,也可以發展自己潛力。今集Louie 會和在香港經謍社企、聘請身體殘障員工的餐廳老闆許承俊一同交流。

      今集主持Keith 陳錦鴻也會和Louie 傾計。

      12/08/2023
    • 「我阿sir睇唔到嘢」

      「我阿sir睇唔到嘢」

      40多歲的Allen 何震倫本來是band 1中學的英文老師,3年前因一次不知原因的發燒在醫院昏迷三個月,經歷中風及心臟停9分鐘,醒來後失去視力,亦影響了說話能力。樂觀的他除了在醫院苦中作樂,亦因為家人的支持和信仰推動自己重新振作,決定對社會作出貢獻。

      Allen繼續做老師,走入小學校園,帶領小學生去認識視障人士的世界,也會一齊去藝術館參觀展覽。今集主持成家宏會和其他學生一齊去上Allen sir的堂,亦會和另一位視障老師Chole一齊傾計。

      05/08/2023
    •   「我真係好鍾意踢波」

      「我真係好鍾意踢波」

      在香港要成為職業足球員或者唔容易,對少數族裔更加可能是遙不可及嘅夢想。出生巴基斯坦,五歲來港定居嘅王力威(Naveed),小時候從不認知何謂足球,由觀塘街場踢波到加入本地球會「東方龍獅」成為青年軍,慢慢搵到自己目標,期間不時內心交戰「我哋呢啲人」可以做些甚麼,面對家庭的期望,語言不通的困難,他憑住努力,一步步再成為職業球員。

      王力威的目標是希望有一日可以代表香港隊參加比賽,足球對於他有甚麼意義?少數族裔要成為職業球員遇到甚麼困難?他的隊友又如何看待這位少數族裔隊友?今集主持成家宏會和王力威一齊「踢波」。

      29/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