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27/01/2023

    「2月起大麻二酚CBD列危險藥物」
    大麻二酚CBD產品在2月1號起,會被列為危險藥物,市民禁止持有同買賣。在1月底前,市民須將有關產品放去指定地方棄置。到底哪些產品含有CBD?CBD對身體又甚麼影響?

    「年年有餘」變廚餘?」
    農曆新年不少市民與親朋戚友聚會時都會多點菜式,寓意新一年「年年有餘」。食物銀行樂餉社早前進行網上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表示去年有吃不完的賀年食品,同時有六成人曾在新年聚餐中吃剩飯菜,推算單是聚餐便有近2億元的食物給浪費掉。樂餉社呼籲巿民點餐時注意份量,打包吃剩的食物,並適量採購賀年食品,避免造成浪費。

    「香港美食-粥品腸粉」
    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在粥品店叫碗粥,叫份炸兩,又飽又滿足!粥底要如何煮先夠香綿?即叫即拉的腸粉如何做到有米香又有口感?


    集數

    EPISODES
    • 第二百零一集 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第二百零一集 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監管訪港旅行團,香港形象要保存」

      旅遊業逐步復甦,但近日有市民反映,有旅行團團友要在公廁外食杯麵,又於街頭食兩餸飯。究竟應該怎樣監管訪港旅行團,保存香港形象?

      「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近視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越早出現亦會令往後深近視問題的可能性加大。有大學醫學院團隊在2017年至2020年,招募4至9歲沒有近視的兒童參與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研究,顯示和證實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降低兒童46%近視發生率。

      「攞正牌-專業驗樓人員」
      作為一個專業的驗樓人員,需要持平公正地對業主和承建商正確地指出驗收樓宇時發現的問題,令雙方都得到公平合理之保障。驗樓人員就像一位樓宇醫生,除了懂得驗收工藝外,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例如樓宇結構、施工程序、運用物料、閱讀圖紙等。進行樓宇檢驗,就像進行身體檢查一樣,要做到「預防勝於治療」,減少日後花費金錢修葺。今集我們會談如何成為一位專業的驗樓人員。

      27/03/2023
    • 第二百集 非華語兒童如何融入香港主流教育

      第二百集 非華語兒童如何融入香港主流教育

      「非遺傳統花帶承傳」
      花帶編製技藝已承傳數百年,據說出現於明末清初,主要由家中年長婦女向年輕一輩女子傳授,是客家服飾中重要的元素。現已成為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份,在快將失傳之際,一班社工聯結起一群圍頭客家婦女及年輕人,並將這種傳統工藝得以保存下來。

      「非華語兒童如何融入香港主流教育」
      早前疫情高峰期,學生須停止面授課堂,由於非華語生家中缺乏學習中文的語境,令非華語幼童的中文程度倒退。樂施會透過「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支援了1,200多名非華語學生及170名教師,以全港首創的「動態增潤學習模式」教學,結合「師徒制」老師培訓,為少數族裔學生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融入香港主流教育。

      24/03/2023
    • 第一百九十九集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職系知多啲

      第一百九十九集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職系知多啲

      「刊憲立例會實行,堵截來港假難民?」
      本港一直有大批免遣返聲請人士滯留,帶來不少治安、非法工作等社會問題。政府星期五就會刊憲,推行預先通報旅客資料系統,打擊假難民,詳情到底係點?

      「民航處電子工程師職系知多啲」
      機場所有航班能夠流暢往來,全賴航空交通管制員透過空管系統處理,民航處電子工程師的責任,就是確保這個系統運作暢順。實質工作到底係點?兩位嘉賓今晚會為大家分享。。

      「漫遊築覺-跑馬地歷史建築︰山村道54號」
      位於跑馬地的山村道54號大宅,約1920年代興建,是跑馬地區內現存歷史悠久的建築物之一,於202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大宅保留拱橋窗戶、木製樓梯、火爐煙囪以及拼花地磚等古典大宅特色。有慈善團體近年將大宅活化及設立駐留計劃,為年青藝術家提供藝術創作和分享的空間。

      23/03/2023
    • 第一百九十八集 口述影像助視障人士觀賞

      第一百九十八集 口述影像助視障人士觀賞

      「呼吸道合胞病毒,BB大人小心中伏」
      由3月9日起,屯門醫院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內先後有三名男嬰與三名女嬰,全部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呈陽性反應,正接受隔離治療。同一病房亦有三名職員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呈陽性反應。究竟什麼是合胞病毒呢?

      「口述影像助視障人士觀賞」
      視障人士因為視力問題,觀影時往往需要依賴旁人協助。口述影像可以幫助視障人士在腦海中重塑影像,欣賞作品。較早前香港展能藝術會就開設「口述影像工作坊」教授口述影像的歷史及技巧培訓人才。

      「樂齡有辦法-智齡科技體驗中心」
      本港人口有持續老化的趨勢,長者安老生活越來越受到關注,香港理工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在校園內成立一個智齡科技體驗中心。透過展示智齡產品及舉行參觀活動,邀請長者智齡大使擔任導賞員,讓公眾對智齡科技有更全面的了解。

      22/03/2023
    • 第一百九十七集 免提追蹤買餸車.長者出行輕鬆些

      第一百九十七集 免提追蹤買餸車.長者出行輕鬆些

      「巴塞爾藝術展,文化藝術新視」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今日開始於會展再度舉行,是疫後首屆香港巴塞爾展會,是次規模龐大,可謂強勢回歸。作為亞洲藝壇盛事,展會將以橫跨兩層展廳的規模,匯聚32個國家及地區、合共177間本地及國際頂尖藝廊參展,絕對令大家大飽眼福!

      「免提追蹤買餸車,長者出行輕鬆些」
      鄉郊長者每逢外出購買食物或日常用品後,經常需要長途跋涉將沉重物品拿回家,容易造成身體勞損。為提升鄉郊長者的生活質素,有中學團隊研發「免提追蹤買餸車」,運用藍牙、紅外線傳感器等科技元素,讓買餸車自動跟隨使用者方向前行,有助減輕長者出行的負擔。

      「為人民服務-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寶珊排水隧道」
      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的土力工程處於2009年興建寶珊排水隧道,是最具標誌性的香港防治山泥傾瀉工程,排水隧道運用了創新技術,例如採用水平定向鑽探的勘測技術、使用伸縮隧道鑽挖機,並且不須建造回收豎井,大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1/03/2023
    • 第一百九十六集 都市人坐姿不良.易傷脊椎手尾長

      第一百九十六集 都市人坐姿不良.易傷脊椎手尾長

      「旅保包埋跳笨豬?」
      香港人最愛去旅行,疫後大家報復式去飛去玩,不過近日就有香港人去泰國玩笨豬跳出意外,究竟港人去旅遊買旅遊保有甚麼要注意?即使有買旅遊保,玩高危活動出意外又是否可以全數索償?

      「都市人坐姿不良,易傷脊椎手尾長」
      根據衞生署健康調查結果顯示,2020至2022年期間,市民睡眠以外坐着和躺着的時間,每日平均是6.8小時,有15%更超過10小時。不過大家不要以為經常坐着很舒服,事關坐姿不正確,很容易會出現各種脊椎問題。今晚脊醫講解這種情況,並提供預防方法。

      「攞正牌-認可調解員」
      「調解」是有效解決爭議的處理手法,五成以上的個案可以透過調解解決爭端。爭議若放到法庭之上,必有一方敗訴,而調解則是雙方透過溝通達成共識,簽署具法律效力的文件做到雙贏局面。如果要成為「認可調解員」,又需要甚麼資格和條件呢?

      20/03/2023
    • 第一百九十五集 民航處招聘 - 航空交通管制主任

      第一百九十五集 民航處招聘 - 航空交通管制主任

      「機場壞電腦,要飛點算好?」
      香港國際機場電腦登記系統昨清晨故障,離港大堂A至E段櫃位登機服務受影響,其間最少12班機延遲30分鐘以上。受影響旅客排隊超過4小時,不少人無法上機。旅客遇到此情況可以怎解決呢?

      「民航處招聘-航空交通管制主任」
      民航處航空交通管制主任的職責,是確保在本港上空飛行的航班安全。要勝任這項工作,需要具備甚麼能力?每日會面對甚麼挑戰?晉升階梯又是怎樣呢?

      「香港美食-瑞士雞翼」
      「豉油西餐」可謂中西文化交融的表現,往時未有足夠經濟能力的平民,都可以藉此一嚐貴價西餐的滋味,而日後更成為一種港式風味。今集會帶大家一窺豉油西餐中的名物:瑞士雞翼的烹調秘訣!

      17/03/2023
    • 第一百九十四集 長壽劇目.共賞雅俗

      第一百九十四集 長壽劇目.共賞雅俗

      「肉乾食得多腸癌點收科?」
      不少人都愛好零食,如豬肉乾、牛肉乾和豬肉紙,雖然明知加工食物不健康,但還是一食就停不了口。昨日消委會就發表報告,指多吃肉乾類食物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除了當中的致癌化學成份,肉乾亦普遍高糖高鈉,常吃又會對健康構成甚麼影響?

      「長壽劇目共賞雅俗」
      由創作人陳恩碩一手包辦曲、詞、編、監、導的音樂劇《我們的青春日誌》公演超過200場。作為香港首個長壽音樂劇,由創作到上演會面對甚麼困難?

      「漫遊築覺-大埔龍尾泳灘服務大樓建築設計特色」
      大埔龍尾泳灘服務大樓於2021年啟用,泳灘配套設施由建築署團隊設計興建,其中建造的觀景台,利用鋁管營造高低起伏的屋頂,與背後的八仙嶺山脊線互相呼應,令建築物與大自然聯繫在一起。

      16/03/2023
    • 第一百九十三集 寄住愛.記住愛

      第一百九十三集 寄住愛.記住愛

      「青年綠洲,住屋無憂?」
      保良局響應特區政府「青年宿舍計劃」,於元朗大樹下興建青年綠洲項目,共提供1,680個宿位,讓18至30歲在職青年以半價市值租金租住最多5年,租金由$2,950至$4,200,住客亦必須要參與社區服務。政府為何要推動「青年宿舍計劃」?青年宿舍又能否協助本地青年發展?今集帶大家了解該計劃的詳情。

      「寄住愛.記住愛」
      家福會嘅寄養服務,旨在安排因家庭問題而缺乏父母或家人照顧的兒童,暫時入住寄養家庭,使他們得享家庭生活及適當照顧,待其家庭情況改善後,返家團聚,實質詳情將由陸姑娘為大家講解。

      「樂齡有辦法-「那些年.耆藝大笪地」」
      五、六十年代,「大笪地」是香港人的消閒勝地,購物娛樂應有盡有,氣氛熱鬧。由長者福利機構舉辦的「那些年•耆藝大笪地」活動,攤檔包羅萬有,包括手工藝展覽、手作市集、好玩工作坊和大笪地劇場等等,大部分由老友記主導參與,帶大家渡過懷舊歡樂的時光。

      15/03/2023
    • 第一百九十二集 設計醫療機器人助中風康復者步行

      第一百九十二集 設計醫療機器人助中風康復者步行

      「長者安居樂,老來有着落」
      香港房屋協會相隔20年後,再推出新的資助長者住屋項目,為年滿60歲的中等收入人士提供集居住、康樂設施與醫療護理於一身的居所。位於紅磡的「豐頤居」提供312個單位,下月開放示範單位,60歲或以上長者可申請,一筆過繳付100多萬至200多萬元租住權費後,便可住到終老。

      「設計醫療機器人,助中風康復者步行」
      政府今年《施政報告》提及要積極推動創科發展,有非牟利機構舉辦比賽激發年青人創意設計思維,實踐他們的創業夢想,當中有得獎設計師為本港中風康復者設計醫學機器人,協助他們重新起步,投入正常生活。

      「為人民服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23香港花卉展覽」
      本年度的香港花卉展覽於3月10-19日於維園舉行,是政府宣佈復常後首次舉辦的花卉展覽。觀眾將可以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花卉,由本地、內地及海外園藝機構悉心栽培的盆栽、造型優美的花藝擺設,及色彩繽紛的園景設計。本集我們一同去了解康文署如何策劃這個年度大型活動。

      14/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