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搜尋
Search
電視
鏗鏘集
新聞天地
特戰榮耀
文化故宮
重生之門
電台
瘋 Show 快活人
音樂情人
輕談淺唱不夜天
守下留情
三五成群
熱門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大灣區知多啲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藥以罕為貴
寵物同行
回收有出路
退休無憂?
升級與保育之間
善別
文化傳承
各師各法
第二人生
舊舖新潮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鏗鏘集
電視直播
鏗鏘集
求神保佑神功戲
01/08/2021
內容
CONTENT
01/08/2021
相片集
疫情下,傳統的神功戲完全停頓,業界的員工紛紛失業或轉行,八和會館主席汪明荃公開呼籲政府協助幫忙,粵戲作為香港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神功戲扮演着維持粵劇界運作的重要支柱,但城市的發展,時代的轉變,引致神功戲面對種種的困難,究竟業界又可以怎樣面對這種困境呢?
Tag:
傳統
,
八和會館
,
文化遺產
,
神功戲
,
粵戲
集數
EPISODES
藥以罕為貴
政府去年向醫管局增撥1.27億元擴大藥物名冊,將3種自費藥物轉為專用藥物。另一方面,醫管局也優化藥物安全網資助的審查機制,方便罕見病病人申請基金援助。然而,本港仍有不少罕見病病人團體要求加快將新藥納入名冊,政府如何能更有效管理藥物名冊,以能照顧病人的權益和需要?
18/08/2022
收看
寵物同行
根據獸醫管理局的資料,香港在2006年至2016年期間,飼養寵物的人數上升了72%,而政府統計處2018年亦為香港的貓狗進行統計,指出原來全港有超過24萬個住戶有飼養貓或狗,佔所有住戶9%左右,受飼養的貓狗數目合共約40萬隻。寵物數目越來越多,寵物消費更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消費,根據統計,2018年,香港的寵物食品銷售收益已升至11億港元。香港不少已婚人士選擇不生育小孩,而養寵物;長者缺乏子女的陪伴,又會以寵物代替。香港人與寵物之間關係越來越密切,相關消費金額也有上漲的趨勢。究竟香港人為什麼這麼喜歡養寵物?
11/08/2022
收看
回收有出路
2020年,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達至每日1.44公斤,而其中只有28%以回收作循環再造。《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訂下目標,推行都市固體廢物收費,把都市固體廢物的人均棄置量逐步減少40至45%,同時把回收率提升至約55%;最終透過發展足夠的轉廢為能設施,長遠擺脫依賴堆填區。政府透過支援回收業界、擴展社區回收網絡、中央回收計劃等,務求達至「全民減廢,環保轉型」。各種措施多管齊下,又能否令市民培養回收之習慣?
04/08/2022
收看
退休無憂?
隨著人口老化,退休不等如無憂,愈是長壽,也可能愈受生活和病痛所煎熬。有調查發現九成多已退休人士後悔沒有充足積蓄。強積金制度能否為打工仔提供足夠退休保障?年金計劃是又是否只能惠及富裕老人?若對退休生活有所要求,應該要儲多少錢才足夠?人人都想安享晚年,但現實又可以嗎?
28/07/2022
收看
升級與保育之間
2021年,財政司司長公佈《財政預算案》,提及改善行山徑及郊野公園設施,並預留5億元改善郊野公園設施。其實早在2017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已經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希望提升香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康樂及教育潛力,改善現有設施。提升郊野公園各項設施的質素,一直是公眾樂見之事,但是郊野公園的具體改善措施是否都得到市民支持呢?在為郊野公園升級改造的同時,應該如何平衡管理、便利公眾使用、保育、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呢?
21/07/2022
收看
善別
根據二○一六年香港大學的調查發現,逾八成港人期望由自己決定安寧照顧的安排,而非由醫生、家人或其他人作主。但如何妥善地完成安寧照顧呢?很多長者花了一生時間在家庭,貢獻社會,究竟他們對於人生最後階段的安排有何想法,而本港絕大多數的臨終病人都是在醫院離世,亦不知道有居家安寧的權利,究竟在家安寧,需要具備什麼條件?有何執行上的困難?社會以致政府,在資源上可以如何調配,從而令長者在人生最後的階段,更能安心?
14/07/2022
收看
文化傳承
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保護一個社群的文化遺產是每個地區的重要責任,群體需要保護和傳承具歷史價值的非遺,以促進認同感和延續性,並要教育市民欣賞及尊重文化多元,為面臨失傳的文化產業提供延續和再發展的資源,特區政府如何實踐公約精神,又有何長遠發展目標和藍圖。
07/07/2022
收看
各師各法
要幫助少數族裔融入社會,語言溝通是少不了的門檻。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遇到的困難,亦直接影響其學科成績,母語教學政策亦要求英語未能達標的學校以中文教授大部分課程。其實在不同界別中,不少有心人正嘗試各種不同方法,改善現狀。早前有三名南亞裔中學生,以流利英語錄製短片介紹中國歷史,得到紫荊雜誌主辦的全國比賽獎項。從另一方面,關注少數族裔的 NGO 亦在課程之外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工作機會,令青少年可以在文化、社交、學業上得到支援。
30/06/2022
收看
第二人生
當人愈來愈長壽,長命百歲已不是天方夜譚,六十歲才不過是「中年」。本港社會由昔日的勞動型經濟亦漸漸轉化為知識型經濟,年齡、體力已不再是就職的決定性因素。「退休」之後,反而追求夢想、理想的開始,甚至能活出第二人生。
23/06/2022
收看
舊舖新潮
當人人都說香港的商場只剩下連鎖店的時候,但在街頭巷尾,卻仍然有堅守傳統的店舖,他們為了迎合新潮流,都作出了一些改變,而接手的第二代,也用一些新形式、甚至新風格去推廣或售賣商品,甚至擴展其他相關的業務,力圖在新潮流當中延續舊有的傳統。這些店舖售買的東西,除了為香港的商品添上了自己的特色,也引證了香港百多年的發展和歷史。
16/06/2022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