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2/03/2025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總監葉蔭榮博士——將年青人夢想轉化為探索生涯的起跑動力

各位教育工作者、關心年青人成長的人士:

隨著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應運而生的新興行業如關鍵意見領袖(KOL)、網絡明星(Youtuber)、電競選手、無人機機手等,這些職業類型往往令甚多青年人嚮往。根據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及策劃的「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的數據,曾經考慮過投身這些另類新興職業的學生,估算高達百分之四十。面對越來越多新興職業出現,我們作為教育界,亦應關注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如何教授他們探索、為自己規劃生涯。

近年生涯規劃教育再備受重視,教育局早於2021年公佈小學生涯規劃教育推行策略大綱,將生涯規劃延伸至小學,並列出認識自我、升學及職業探索、升學規劃及管理、與事業發展相關的軟技巧四大範疇為核心,最終於2024/25學年開始於高小階段正式施行。民青局最近推出的《青年發展藍圖》亦強調生涯規劃。面對另類新興職業的出現,學校生涯規劃老師如何應對呢?

我認識一位年青人——家俊今年十五歲,就讀於一間位於新界的中學。他在數年前已經喜歡自發地將一些生活所見所聞拍成短片予人分享,主題大多是以「探秘式」的手法去介紹一些奇異的街頭小食和製作過程,反應不錯。當時他跟我說,曾考慮在未來投身這類行業,成為網絡明星Youtuber。其實,我知道該校亦有不少類似家俊的同學,因着其就讀學校参加了由「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所推動的學校網絡樞紐,學校聯同五間網絡學校共創一個「跨校Youtuber育成計劃」項目,邀請業內人士向學生分享及體驗這行業的內情和所需技術,當中包括了解這行業的營運資訊、拍攝流程、電影語言和故事板分享(storyboard telling)、攝影態度及技巧等。家俊與我分享,在這探索中獲益良多,亦認識到「入行」的門檻。時至今天,經過學校有系统的引導和正面的支持,他説未必會將這行業成為主要的「有酬工作」,但將會繼續循這方面發展自我,讓Youtuber成為他閒暇中的興趣。他更表示該次珍貴的互動體驗,啟發到他在其他職業的可能性。


作為一位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和學者,我好欣賞對網絡學校老師們的正面應對。他們不但沒有嘗試勸退這些同學,摒棄「Youtuber夢」;相反,他們跨校聯手組織起職涯探索項目,讓這群學生「近距離」認識這行業的一切,令他們在思考自身前路上,避免落入「自我局限」、「一時衝動」或「自我催眠」等的狹隘思想。 當中要注意的是,這些活動,絶非坊間所說的「實習」或「試工」,而是強調對某工作世界的「學習」和自我反思,並且按照計劃所提倡的「香港生涯發展自評基準」(簡稱HKBM)中三大元素而設計。包括第一,老師和學生都要共同認知每個人的多元職涯「可能性」,設定所有學生在畢業前,需要建立最少三個可行的生涯路徑。其次,老師和學生都要明白「工作」的定義是多元的,工作不單狹義地指全職和有酬,亦可以是「斜槓」 (Slasher)、義工服務、家庭工作及興趣,視乎個人、家庭及社會環境的因素作出規劃。第三,任何行業背後皆有其要求的價值觀 (Values)、態度 (Attitides)、技能(Skills)和知識 (Knowledge),所有探索活動需要將這「VASK」凸顯出來,讓同學就自己個人特質作出相應反思,以至體驗不流於表面和操作層面。HKBM是一套有系統的「國際級」指標 ,現已有144間中學採用。其實我們作為老師都可以在自己學校應用這些概念,例如制定穩定的生涯發展政策、專業能力和領導、多元出路資訊的建立、重視每位學生的需要、學生主動參與和共建、個人輔導、與課程聯繫、與工作世界及高等院校作有意義的接觸。最後,家長參與尤其重要。

根據該計劃2555名中學生追蹤研究表明,在HKBM指導下的生涯探索活動,並不一定會令同學們選擇另類新興行業。但無論他們是否最終仍然考慮這些行業,其思考和探索過程都能顯著加強學生的職涯準備。所以,任何組別 (Banding)的學校不需要迴避課題,反而,不妨讓他們與這些行業的人和事作有意義的接觸,並加以系統性的輔導。透過加強家長教育,加深家長對最新行業趨勢的理解。

各位教育工作者,當我們逐漸邁向廿一世纪中葉的同時,生涯規劃已不應再局限於某種輔導諮詢過程,甚或是做一些心理測試。當我們年青人在面對常變、不確定、複雜,甚至模糊的前路和工作世界環境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有經驗的「人生同行者」,趁他們還在學校時候,儘早系統地裝備他們,擁有終身受用的「生涯規劃」能力;為自己夢想和未來,審時度勢,滿有信心地鋪造一條專屬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總監 
葉蔭榮博士
2025年3月22日

22/03/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1 - 03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各位開創香港未來的創新先鋒們:

大家好!新一年,我在此恭祝香港各界「創新靈想添氣象,創業宏圖經濟昌」。


創新科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更是驅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核心動力。特區政府致力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而《香港創科藍圖》指出了明確發展方向及清晰推行策略。


過去數年,香港創科發展取得不少矚目成果。例如在《2024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提升三位,名列全球第七;在智慧城市指數亦排名全球前20;同時亦被評為全球前10大創新城市。這都充分體現創科政策的成效。作為創科業界一份子,見證著香港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實在令人鼓舞。


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為驅動創新的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重要推手。根據市場機構估算,未來五年人工智能市場會持續呈快速增長態勢,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的1,840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8,267億美元。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足夠的算力、算法、數據及人才等關鍵因素,而香港正正具備了多方面優勢。


我們的科研實力雄厚—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間世界百強大學的城市,匯聚一眾國際頂尖科研人才。而作為數據密集型的經濟體,香港擁有大量高質量數據,特別是在金融、醫療及交通等領域,為人工智能模型訓練提供豐富場景。不過,根據早前顧問公司進行的研究結果顯示,本地大學和研究中心的算力資源分散,無法滿足大型人工智能項目對高端算力之需求。


數碼港作為香港人工智能及數碼科技旗艦,肩負起推動香港創科生態發展的使命。我們深知算力基建對於人工智能研發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於2024年積極建設香港規模最大的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超算中心已在去年正式投入服務,人工智能實驗室亦同步啟用,標誌著香港人工智能發展邁向又一新里程。當我出席超算中心開幕儀式時,內心既激動又滿懷期待。我深信這裡將會成為企業探索人工智能技術未知領域,實現突破的「加速器」。


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算力容量將在今年內,提升至每秒浮點運算3,000千萬億次(即3,000P),相當於一小時可完成近100億張圖像處理,滿足本地科技界對算力的迫切需求。目前,超算中心配合特區政府撥款30億港元,通過數碼港推出「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創科界善用超算中心算力,獲得業界踴躍支持,將會實現更多科研突破,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而人工智能實驗室,則匯聚各地人工智能生態圈夥伴,藉著共同研發應用於不同行業及場景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推動相關創新技術轉化落地。數碼港將繼續以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為核心引擎,著力構建完整生態圈,支持創新研發及應用,推動科技產業化發展,以及各行各業智能化升級轉型。


目前,我們匯聚超過350間專注研發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技術等領域的企業,亦包括引進多家人工智能龍頭企業落戶,善用有關企業的的科技成果、創新人才等實力和資源,為香港創科業界注入新動力。這些初創公司及科技企業是人工智能生態圈的核心力量,它們通過創新技術,推動人工智能於金融、智慧城市、數碼娛樂、網絡保安等領域應用,為香港實現智能化升級。


例如在2024年8月,數碼港與金管局合作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為銀行提供風險可控的環境,以開發及試驗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推動銀行業創新。而在今年初,我聯同數碼港團隊,以及多間初創企業到印尼參加推廣活動,期間向當地企業分享了香港金融科技如何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獲得當地企業高度評價。


在上個月,内地人工智能公司發佈的智能聊天模型面世,迅速引起全球關注,内地人工智能企業再次在國際舞台展現強大的研發能力,令全球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升溫。證明了只要有創新資源及人才,無論在何地都能夠創造出世界級創科成果。


現時數碼港的企業數量已突破2,200間,包括4間上市公司及7間獨角獸企業。企業融資超過420億港元,更榮獲超過1,600個行業獎項及530個知識產權。


數碼港將繼續推動香港發揮「超級聯繫人」及「超級增值人」的重要角色,成為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以及將海外企業、技術與人才「引進來」的雙向跳板。將香港雄厚科研基礎、國際人才及資源優勢,連結大灣區內地城市之產業化實力,共同構建日益蓬勃的人工智能及創科生態圈。


期待來年,我們一起迎接新挑戰,一起再闖新高峰,攜手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更為國家數字經濟及智慧社會嘅高質量發展貢獻創新力量。


多謝大家。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

2025年2月15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5/02/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