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編導:張鳳萍
監製:林嘉瑜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3/09/2023

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工作組聯合主席兼羅兵咸永道香港高級顧問葉招桂芳——實現ESG 轉型的主要障礙包括缺乏專業知識、政策激勵和資金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Angela:

謝謝你陪伴我踏上這個「綠色金融」之旅,並沿途給予我無限的幫助和支持。我們都知道氣候變化對生活造成影響,大家都有責任為減低氣候變化所帶來影響出一分力。我們可以按政府和不同機構所作出的努力分析香港綠色金融的現況及發展路向。

首先,香港特區政府早在2020 年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 」,制定有關的金融工作策略和重點,並於兩年前定下要在2050 年或之前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督導小組近年積極推動經濟淨零轉型 , 建立本地綠色分類框架, 並與國際組織碳揭露專案(CDP)合作,開發一個資料平台,收集非上市公司及中小型企業的氣候和環境風險數據。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出綠色債券計劃, 2022 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總額較前一年增長42%,達到805 億美元,是亞太區安排國際綠色及可持續債券發行最具規模的中心,反映香港在促進內地與國際綠色和可持續資金融通方面擔當的獨特角色。

自2019 年起香港金融管理局協助政府發行總值近160 億美元的綠色債券,募集所得的資金被分配至40 多個綠色政府項目,包括綠色建築、廢物管理與資源回收、能源效益及節約能源等。去年金管局協助特區政府發行首批共值200 億港元的政府綠色零售債券,為當時全球發行額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今年2 月更推出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

金管局去年與國際結算銀行(BIS) 創新樞紐香港中心在Genesis 2.0 下再度合作,探討數碼化碳遠期(簡稱MOI)的技術可行性,藉此提高綠色債券市場的透明度、客觀性及環保元素。透過使用區塊鏈及其他相關技術來追縱、交付及轉讓數碼化MOI。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則於今年5 月首次發行基建貸款支持證券 , 總價值約4 億美元,包括 1 億美元可持續發展部份。投資組合遍及12 個國家和9 個行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作為主力投資者參與發行,協力推動香港成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首要的海外融資平台。

除了政府外,香港交易所亦積極為綠色金融作出努力。港交所去年10 月推出國際碳市場Core Climate 交易平台,是目前唯一為國際自願碳信用產品交易同時提供港元及人民幣結算的碳市場。

另外,港交所於今年4 月至7 月期間展開諮詢,主要針對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企業治理(ESG)報告中披露的相關資訊,以及推出符合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氣候準則的新氣候相關資訊披露要求。 督導小組會參考諮詢所收集的意見為香港採納ISSB 制訂全面的路線圖,並計劃於明年1 月實施。

至於關於香港綠色金融未來的發展路向,我觀察到以下一些機遇及挑戰:

今年亞洲金融論壇聯同香港貿發局及 羅兵咸永道(PwC)合作進行一項 「企業向可持續未來轉型與融資」 的調查, 調查發現大多數公司將ESG 視為長期競爭優勢和提高聲譽的推動者,而不僅僅是合規活動。不過要實現ESG 轉型的主要障礙包括缺乏專業知識、政策激勵和資金。

針對缺乏專業知識、政策激勵方面,政府現時已積極推出激勵措施包括「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擴闊已涵蓋的可持續發展債券;同時透過「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及「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吸引更多綠色融資活動來香港進行,並進一步擴大香港綠色金融的人才庫和專業知識。

至於缺乏資金方面,今年八月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發布了一份「大灣區氣候基金」研究報告摘要,當中提到香港作為一個重要的私募基金中心,對於私募基金經理推出氣候和轉型經濟有關的基金,應利用香港的有限合夥基金及開放型基金公司制度和香港私募基金免稅法,並配合內地QFLP 及 QDLP 基金架構,才能有效益地把境內外資金通過私募基金管道引進有需要的境內外的項目。

另外,港交所可擴大Core Climate 交易平台,不過在發展「碳交易通」之前, 要解決一些主要問題,包括碳定價、法律上及會計上應採用無形資產、 金融工具、商品、 其他流動資產的處理及其帶來的稅務後果,會影響碳交易的市場化及收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6 年香港私募基金免稅範圍已覆蓋碳交易証券及衍生工具。

現時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已成功發行基礎設施貸款支持證券,相關部門應把握機會加快發展跨境綠色証券化產品。此外,香港早在2013 年已推出伊斯蘭債券的稅法,數碼港元已為國家接通伊斯蘭地區,政府可以考慮推動伊斯蘭金融的人民幣綠色債券。

我作爲香港綠色金融協會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工作組聯合主席兼羅兵咸永道香港高級顧問,希望政府及各個私營部門和公眾繼續共同努力,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經濟」。期待與你携手繼續我們的「綠色金融」之旅!

 

Florence

2023 年9 月

23/09/2023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7 - 09
2023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 阮淑茵——冀香港有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 讓基層照顧者能有喘息空間

主持人: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田叔你好: 

你已經走了3年還是4年,彷彿是很久以前的事,但關於你和你太太的片段我還是歷歷在目。想起你第一個畫面就是年過80的你每天拖著瘦小的身軀,踏著細碎的步伐,為患血癌的太太去領免費飯,一般人走十五分鐘的路,你要用差不多一小時行。還有每次與其他年長護老者開會,提到要找代表表達護老者的心聲,你都會毫不猶豫,主動答應接受不同傳媒訪問,每一次聽你發言或者接受訪問,你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好堅定,我知道你為的是希望所有基層的年長護老者,可以有一天領到政府的護老者津貼及有需要時能獲得多一點照顧。 

田叔,經過你和其他護老者的努力,社會現在多了討論護老者的困難,政府亦開始關注照顧者,政府委託了理工大學做「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2022年公佈了研究報告,接著施政報告亦出現有關照顧者的篇幅,今年10月會將照顧者津貼計劃恆常化,並且金額提升至3000元,本來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進展,可是,我們認識一班基層護老者仍然未合資申請護老者津貼,因為仍有四大申請門檻未放寬,領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領傷殘津貼的照顧者仍是不合資格申請,並且要5年前開始申請長期護理服務才合資格。所以我們認識一班基層、經濟困難的照顧者至今仍然是領不到護老者津貼。可是你知道,身為基層年長照顧者,當家中有體弱家人要照顧的時候,便明白為何護老者津貼那麼重要,田叔你曾經參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17年有關基層年長護老者的研究,裡面近8成受訪護老者表示,需要照顧家中體弱長者後開支增加,最大開支分別是藥費、交通費及保健食品費用。 

而基層護老者的經濟壓力絕對不容忽視,我們認識另一位年長護老者,照顧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因為經濟困難而在照顧時增加不少壓力,婆婆開始照顧體弱丈夫已導致抑鬱症病發,每次陪丈夫看病都是一次艱苦的旅程,因丈夫身體弱又脾氣不好,每走幾步便嚷著要坐下休息,疫情期間更因不願戴口罩而經常同婆婆爭執,雖然坐的士會相對較輕鬆,但因經濟困難,要節省金錢,婆婆多數寧願選擇承受壓力,帶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醫院或診所覆診。兩年前,因種種壓力及身體情況影響,婆婆「爆血管」入院,清醒後不是關心自己的病況,而是關心丈夫是否有人照顧食飯及食藥,這反映香港護老者的另一個困境,當照顧者有病或有急需時,沒有緊急支援服務可以幫忙,以致照顧者即使自己患病或有事,都「死頂」,導致身心疲累,壓力非常大。 

香港仍然未有照顧者為本政策,及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照顧者定義,當照顧者有需要時要到不同部門或服務單位,經歷多次不同標準的評估及審查,這些繁複或不成功的經驗會阻礙有需要的護老者對外求助。而且未有全港照顧者的統計數據,未能對應問題而作完善政策及服務規劃,特別未有具體措施去發掘及支援高危的照顧者家庭。今年10月政府會設立支援專線,讓照顧者有需要時可以透過熱線電話尋求協助,可是若背後的支援服務無改善,未必能真正支援到有實際需要的護老者,政府現時提供約230個指定日間暫託名額和約330個指定住宿暫託宿位,並將於2023至24年度增加約30個日間暫託名額,雖然即將會增加暫託服務名額,但供應遠遠未能應付需求,而照顧者面對不同類別及程度的需要,除了仍然需增加更多現有服務的名額,亦需要發展其他類型服務,特別是發展社區資源。 

我們機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最近有一個小規模的計劃:長者社區保姆計劃,希望政府參考於各區進行類似的計劃,由社工及其他專業人士為社區中有心服務長者的婦女提供訓練及支援,善用她們不用照顧小孩的時間,協助同區有需要的年長護老者。田叔如果你仍在就好,我可以介紹計劃給你,長者社區保姆計劃的婦女會定期聯絡及家訪護老者家庭,提供關懷及了解日常生活需要,她們可以協助買餸、陪診、上門暫託、緊急支援及連繫社區資源等等,甚至為每位長者進行簡單認知障礙評估及訓練,經職業治療師評估及指導,婦女上門陪同長者及護老者做復康運動訓練,按照每一個護老者家庭的需要提供合適的服務,參加計劃的長者同護老者心情都好好多,護老者又可以有機會喘喘氣。 

我經常想,如果香港有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基層年長護老者如果有護老者津貼,有更到位的緊急支援服務及暫託服務,還有長者社區保姆計劃,你和其他幾位已離開的護老者生活會有甚麼不同?會否可以過得輕鬆一點?感覺到世界更多關心和溫暖?會不會不用在病患、擔憂及悔疚中離開?會不會可以有時間更加關心自己多一點?年長護老者可不可以過更快樂安心的晚年?不會再於新聞報導見到有關照顧者的悲劇? 

田叔,祝願你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和太太過得愜意自在,不用再承受身心痛苦,希望你也能祝福及看顧其他仍在盡心盡力照顧家人的基層年長照顧者。

 

阮姑娘敬上

2023年5月27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7/05/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