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開拓文字新國度 帶來閱讀新感覺

    開卷樂

    簡介

    GIST

    Presenters:馮傑、黃怡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27/04/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上)|嘉賓︰鄒文律(作者)

     
    【開卷樂】《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資本塑造的都市發展


    1997年,香港回歸,此後二十多年間,這個城市風景變了多少?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鄒文律以「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小說作為研究主軸,撰寫了《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與讀者一同了解一班香港年輕作家對我城的情懷。

    「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是怎樣的概念?鄒文律指,包括潘國靈、謝曉虹、韓麗珠等的這群作家都是在1997年之後出版第一本個人小說集,同時也有類近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他們在香港接受基礎教育,於本地大學完成學位課程,長時間居住香港,經歷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和城市化急速發展,見證回歸前後香港的城市面貌各種變化。鄒文律在書中提及雷蒙.威廉斯於《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的「情感結構」:「每一個時代的人皆有其獨特的社會經驗與社會關係,他們並同感受到的情緒與經驗,將會凝結在一代人的情感結構中,並可以通過該時代的文學作品找到踪跡。」他強調文學當中精神狀態和氣質並非與思想對立,「容許個別經驗差異的同時,會在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穩固而明確的模樣,以及深層的共同性。」

    《城景變幻》一書分了數個章節,包括從「我城到i城」談資本主義對城市空間的塑造;「鯨魚至我城」由可洛《鯨魚之城》對我城的重塑;「在商樓與商場之間」研究作家們筆下的超密度城市空間;「情感何所依」分析市區重建帶來的情感斷裂;「消逝的自然」闡述城市和自然的角力;最後以作家們的訪談錄作結。

    鄒文律舉例說,鐵路上蓋住宅,再配以商場,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一種模式。香港地方有限,唯有向上發展,以獲取最大資本,因此逐漸以高樓大廈、大型商場取代舊社區建築和街道。惟自九十年代開始,社會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書中提到可洛《鯨魚之城》中的愛情故事——阿果想與阿安一起去碼頭道別,換來的是阿安斷然拒絕,阿安認為清拆舊碼頭,重新興建美侖美奐的商廈才能展現五光十色的都市魅力。鄒文律指,小說中隱含作者對拆建式發展是香港未來唯一選擇的疑慮。李維怡於2006年寫的〈聲聲慢〉,故事講述了灣仔的舊區重建。家人認為接受賠償遷出可以改善居住環境,但主角中學生的小碧卻覺得離開爺爺一代開始居住的地方,如同放棄多年來建立的鄰里關係和人情味。

    小說故事當屬虛構,然而情懷卻是真摯。當細味這些青年作家的小說,就有如親歷一個個香港城市發展的故事。

    27/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預告

    UPCOMING
    04/05/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4
    RTHK Radio 2

    27/04/2024

    20/04/2024

    13/04/2024

    06/04/2024

    30/03/2024

    23/03/2024

    16/03/2024

    09/03/2024

    02/03/2024

    24/02/2024

    X

    西西《欽天監》(上) | 嘉賓︰劉偉成(香港作家)

    Presenters:馮傑、黃怡

    |

    《欽天監》—強大寫作力量梳理歷史糾纏


    熟識西西的讀者想必讀過《哨鹿》這本長篇小說,四十年後,西西寫下姊妹篇 —— 一部新長篇小說《欽天監》 ,西西在書中〈後記〉言:「想來《哨鹿》寫乾隆時,已播下了寫康熙的種子,似乎是無意識,卻是最早的源頭。」


    中西文化衝突

    西西新書《欽天監》以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華為背景,講述主角周若閎一生的際遇及選擇。他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天文知識,十二歲考進了欽天監,十八歲成婚後工作直到退休。欽天監是中國古代觀察天文、計算曆法的官員,相等於現今天文台。康熙時期,傳教士獲召見,並向欽天監教授西洋知識,甚至在欽天監擔任要職。另一方面清朝仍存有封建保守的思想,引發中西方科學、歷史、文化等融合及衝突的波瀾,如當時朝廷起用洋人,希望引入西方科技協助發展,卻遭保守的國粹學者反對。

    教科書上往往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草草帶過這段中西文化猛烈碰撞的歷史,西西卻著眼於這段少人提及的歷史,以創新的方式,利用周若閎的成長故事,娓娓道出當時中西思想模式的分別及衝突。周若閎有一個青梅竹馬的玩伴叫容兒,他不時會將自己所學會的事情與容兒分享。容兒出生於中醫世家,在陰陽平衡的思想概念下長大,與周若閎學習的西方知識截然不同。容兒卻不是一下子「落閘」,反而耐心傾聽周若閎的講解,暗示中華文化保持對西方醫學科技的客觀態度,為中國醫學注入新觀點。


    創新藏於故事

    香港作家劉偉成認為,西西運用吸引的小說情節,帶出清朝西方傳教士來華這段歷史的沉重複雜,又利用淺白的文字將艱深的天文知識變得易明,有「舉重若輕」之感。西西亦善於將小知識小事情藏於故事之中,令文學親近讀者,故有驚喜之感,耳目一新。周若閎學習阿拉伯數字如何算數加減,還有三稜鏡、點線面等等新奇知識。又例如周若閎在學習用鉛筆在紙上寫字,「不用墨,不用水,也不會在紙上化開,染暈成一片,一筆一劃,清清楚楚。」、「容兒,我把其中一枚回家時帶給你。/老師不會怪責麼?/不,這是送給我們的。」簡單的一個故事就已經蘊含了西方知識的傳入,中國學生的驚奇,以及主角的年少情懷。

    西西以往的小說,總是沒有明言用典或交代引用參考資料的出處,敘事時間線亦比較跳躍,大多依靠讀者的想像。《欽天監》創新地一改以前的作風,在每一節後列明與文章相關的史料出處,令讀者設身處地感受當時實際的環境變化,敘事亦清晰地跟隨周若閎的成長經歷而發展。

    西西將全副心力貫注小說之中,如她在〈後記〉言:「這小說我是從頭到尾,逐節細寫,每次累積約一萬字……」這些寫法不像西西以前在報刊的小說專欄每天見報快寫,她形容「小說這樣慢寫,並不一定比每天快寫好,但至少嚴謹些,思考得細緻些。」西西也自嘲年老,已沒有年輕時的幹勁。劉偉成驚歎西西八十多歲的高齡,仍可用五年多的時間撰寫《欽天監》這部合共二十多萬字、一百二十節的長篇小說,以強大的寫作力量梳理歷史糾纏。關於《欽天監》的故事仍然未完,且待下回分解。
    |

    RTHK Radio 2

    18/06/2022 - 足本 Full (HKT 21:30 -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