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Search

X

與聽眾分享音樂分析

    鋼琴考試講座 2016

    簡介

    GIST

    Presenter:李偉安

    科技永遠不能取替的音樂家
    為何呢?
    李偉安 (謝月芳 譯)
    在我們今天身處的二十一世紀數碼年代,科技已經超乎想像地融入了日常生活。話雖如此,學習古典音樂卻從不過時,更在傳統文化中歷久常新。
    今天演奏巴赫、韓德爾和史卡拉第等作品的大有人在,但作曲家其實已是三百多年前出生的人物。當時,流行的鍵盤樂器還是古鍵琴,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和改良後,現代鋼琴已能產生更響亮的琴音和更多變的音色。以前,音樂愛好者若要在音樂會以外研讀某首交響曲,便只好聚在一起,在鋼琴上四手聯彈;今天,我們只需輕輕一按智能電話,便能觀賞到無數交響曲的演出片段了。
    既然科技如此先進,要用電腦來閱讀樂譜或彈奏音樂,怎會不是易如反掌的事? 的而且確,世上不乏電腦軟件可以把這些音樂指令無瑕解碼,在準繩度和穩定性上無出其右,但為甚麼機械樂手仍未能把真人樂師淘汰?
    那是因為人類獨有詮釋音樂的能力。每一段樂章都有無限的解讀方法,由我來分析一首巴赫的樂曲,大概會與另一位來自不同年代和文化背景的鋼琴家所處理的略有不同。但演奏音樂的奇妙之處,正正在於一首樂曲可以有不止一個令人愜意的詮釋,而同一道問題往往也有多於一個賞心悅目的解答。
    很多時候,樂師的任務不單要分析樂譜上的指示,更要解讀不在樂譜上的東西。我們捧著樂譜鑽研下去,就像把洋葱一層一層地剝開,去探硏音符背後的意境,並賦予樂章真正的生命。我堅信,不管科技發展如何瞬息萬變,未來如何日新月異、不可思議,音樂家將繼續於社會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為我們的生命永遠都會因為音樂而變的更美。
    我很高興在第四台主持新一輯《鋼琴考試講座》,與聽眾分享我的音樂分析,特別是對2015-2016年度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考試自選樂曲的看法。節目將於二月六日啟播,約定各位準時收聽!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