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16/01/2025
    相片集
    相片集

    2024年8月15日,海洋公園大熊貓盈盈,成功誕下龍鳳胎,是本港首次有大熊貓成功產子。此外,中央贈送本港之兩隻大熊貓,安安及可可,亦已抵港,本港現時擁有六隻熊貓,隨即掀起一股熊貓熱。有不少人認為,熊貓經濟對本港各界,包括餐飲業、零售業及旅遊業等有不少得益。有學者指,要發展熊貓經濟,必須確立熊貓與本港特色的聯繫,讓香港可藉熊貓宣傳自身特色之餘,亦可令商戶應用熊貓於產品時更有效果。今集將會探討熊貓經濟對各界的影響,是否真的能夠推動及刺激本港經濟發展?政府、海洋公園,以及商界如何讓熊貓經濟可以持續發展?

    集數

    EPISODES
    • 殯儀身後事

      殯儀身後事

      本港人口老化,死亡人口持續上升。根據香港統計處香港死亡趨勢調查,每年死亡人數由1991年的二萬八千人,上升至2021年的五萬人。而近年殯葬儀式趨向簡約,傳統中式殯儀業面臨不少挑戰,另一方面,有指本地殯儀服務收費透明度不足,亦有提議設立牌照制度規管從業員,提升業界的整體規範。究竟現時殯儀業狀况如何?未來又有什麼新發展?如何可令傳統殯儀業邁向新的一章?

      17/04/2025
    • 太空油禍害

      太空油禍害

      青少年吸食「太空油毒品」有上升趨勢,政府亦已修訂附屬法例,將太空油列為危險藥物,販賣太空油毒品可被判處終身監禁,最高罰款500萬元。「太空油」是一種非法混入有害物質的煙油,一般透過電子煙產品吸食,而從2023年起逐漸引起本地年輕人注意,甚至開始吸食,濫用「太空油」會損害健康及導致成癮,亦會吸引濫用者嘗試使用其他毒品,因此,吸食「太空油」如同吸毒。究竟市民大眾對「太空油毒品」有多少認識?又如何令市民能正確認識太空油的禍害?

      10/04/2025
    •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有人說做父母要考牌,確實要做個好爸媽真的要好好學習,教育局正積極推廣正向家長教育,幫助家長建立正向思維,以培育孩子快樂成長。家長教育不僅關乎個人家庭,也關乎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調查顯示,孩子的整體幸福感、抑鬱、焦慮程度和壓力水平,都會受到家長的負面情緒、對孩子控制程度等因素影響。如果家長有較多負面情緒,孩子的焦慮程度也越高。正向家長教育是否能幫助家長?究竟怎樣才能做個好爸媽?

      03/04/2025
    • 私營博物館

      私營博物館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展香港的創意文化工業,隨著《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公佈,在社會各個範疇增強文化氣息,過去一個個大型的博物館陸續落成啟用,「公營博物館」欣欣向榮,但原來香港也有由個人收藏家、私營企業、慈善機構、基金會及大學等私人機構創辦及經營的「私營博物館」,現時香港沒有訂立博物館認證制度,現行《博物館規例》只涵蓋公營博物館。民間人士想在本地營運博物館,會遇到什麽困難?究竟現時香港「私營博物館」的景象是怎樣的?各界又有何措施支援?

      27/03/2025
    • 單親

      單親

      跟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資料,全港約有單親人士數目超過7萬人,而在2023年頒布的離婚令高達1.8萬,離婚率高企。政府陸續推出「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共享親職支援中心」等服務向單親家庭提供支援服務,也有不少社福機構對單親家庭作出關注及支援。然而,隨著社會近年來變化,現時所提供的服務如何可更適切地回應他們所需?此外,追討離婚贍養費的法律程序及手續耗時繁複,各界對單親家庭有何支援?

      20/03/2025
    • 氫能運輸之路

      氫能運輸之路

      為減少車輛碳排放,不少地區正嘗試採用氫能車,香港亦不例外。氫能車在行駛過程中只會排放純水,而沒有碳排放,是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政府設有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負責推動氫能試驗計劃,現時本港氫能運輸發展步伐如何?與純電動車相比,氫能車是否更環保?與此同時,如果要將氫氣作為燃料,其安全性又是否受到監管?香港與氫能運輸的距離,尚有多遠?

      13/03/2025
    • 藝展「新」態圈

      藝展「新」態圈

      近年香港藝術品市場蓬勃,在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已超越倫敦,僅次紐約,成為全球第二大當代藝術品拍賣市場。各大拍賣行亦相繼於香港成立亞洲總部,交易金額再創新高,顯見外資看好香港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前景。特區政府大力支持藝術領域發展,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其中一方向是完善《文藝創意產業生態圈》,而近年香港市民亦更注重文化創意,故宮博物館、M+博物館等藝術場地的落成,一度掀起及刺激不少大型商場亦加入藝術風潮,希望能分一杯羹。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策展人及藝術家怎樣以嶄新概念去迎接市場需求及締造商機?商界如何積極打造藝文概念、把握藝術風潮的新契機?

      06/03/2025
    • 銀髮食好啲

      銀髮食好啲

      香港人口步入高齡化,不少長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或受慢性疾病影響,出現吞嚥困難問題,要為他們提供合適膳食,所需要的知識、時間、金錢預算等,不單是照顧者的難題,更是社會的挑戰。近年有不同機構積極引入多元化的軟餐,希望從造型、味道、營養多方面入手,提升吞嚥困難人士的飲食質素,同時增加備餐的方便度,減輕照顧者的壓力。這些特別處理的食物和飲品可以統稱為「照護食」,現時「照護食」發展屬起步階段,要進一步帶進社區,可以怎樣克服成本與教育等問題,讓更多患者家庭可以同桌共食?商界如何把握發展「照護食」為銀髮經濟的潛在商機?

      27/02/2025
    • 高考的另一條出路

      高考的另一條出路

      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競爭激烈,要從千萬考生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一流大學,並不容易,而香港的中學文憑試(DSE)近年逐漸受到內地生的青睞。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統計,2025年報考文憑試的自修生約有10,303人,當中以香港身份證以外的證件報考2025年文憑試的自修生,佔總自修生人數約一成,而整體內地考生就有約2700人,DSE考生可以選擇升讀香港、內地甚至外國的大學,這將會是多一條賽道的選擇。隨著大灣區進一步融合,文憑試在內地的熱度將會繼續攀升。究竟文憑試本身有什麼優勢?內地考生報讀文憑試又有何挑戰?本集將赴大灣區採訪,訪問內地學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亦走訪報讀文憑試課程的內地學生,探討其心路歷程及當中遇到的挑戰。

      20/02/2025
    • 千萬人的高考夢

      千萬人的高考夢

      每年內地「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的報考人數眾多,據統計2024年報名參加高考的考生人超過一千三百萬,競爭激烈。重考及陪讀情況在內地逐漸成為一種現象。位於安徽省的毛坦廠鎮有一所輔助高考聞名的中學,每年都有上萬考生及陪讀家長從全國各地來在這裏讀書,人數甚至多過當地局民的兩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當地教育經濟。而這個小鎮主力的經濟來源也和高考有關;包括出租屋、託管服務、酒店、代購服務等等,陪讀家長也為這個小鎮帶來大量的勞動人口,單靠一所學校就拉動了一個地區的經濟,本集將探討內地高考文化,當中的契機,亦會走訪陪讀家庭、發掘學生的奮發感人故事。

      13/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