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尤翠茵

    27/05/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13歲嘅何凱琳患有一種罕見的隱性遺傳病茹貝爾綜合症(Joubert syndrome),臨床表現包括肌張力低、發育遲緩,多數患者幼年會呼吸控制異常。凱琳亦曾試過坐車返學時睡著,期間停止呼吸,幸好媽媽在旁,將她及時拍醒回復呼吸。

    凱琳現在於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就讀中一,這學校提供小一至中六教育給有特殊需要兒童。在學校裏,凱琳除了上課學習外,每天亦要接受各種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等;學校的教職員、職業治療師和言語治療師都彷如凱琳在校內的「母親」,憑著無比的愛心和耐性,一步一腳印改善凱琳的身體狀況。

    回想七年前凱琳入讀此校時像一隻「無骨鳳爪」,到今天終於可以自己拿助行架步行,看書和吃飯,進展雖然不算神速,但凱琳爸媽感謝教職員們把凱琳看作女兒般愛錫。


    集數

    EPISODES
    • 「只因我們一起」

      「只因我們一起」

      13歲嘅何凱琳患有一種罕見的隱性遺傳病茹貝爾綜合症(Joubert syndrome),臨床表現包括肌張力低、發育遲緩,多數患者幼年會呼吸控制異常。凱琳亦曾試過坐車返學時睡著,期間停止呼吸,幸好媽媽在旁,將她及時拍醒回復呼吸。

      凱琳現在於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就讀中一,這學校提供小一至中六教育給有特殊需要兒童。在學校裏,凱琳除了上課學習外,每天亦要接受各種職業治療和言語治療等;學校的教職員、職業治療師和言語治療師都彷如凱琳在校內的「母親」,憑著無比的愛心和耐性,一步一腳印改善凱琳的身體狀況。

      回想七年前凱琳入讀此校時像一隻「無骨鳳爪」,到今天終於可以自己拿助行架步行,看書和吃飯,進展雖然不算神速,但凱琳爸媽感謝教職員們把凱琳看作女兒般愛錫。

      27/05/2023
    • Mummy的心事

      Mummy的心事

      Shweta十多年前跟隨在港工作的丈夫由印度來到香港,起初難以適應本地生活,本身讀科學、期望做老師的她亦無法一展所長。如今她是兩子之母,亦是小學老師,她如何一步一步適應下來,並為理想、家庭奮鬥?

      巴基斯坦裔Khan Rukayan 洛加宜5歲時開始在香港生活,曾因為不諳中文難交朋友,目前她正努力讀書,她也是一位一歲半女兒的母親,同時工作、讀書和照顧女兒,這位年輕母親又有何心事?

      從少女到母親,Shweta 和Rukayan在故鄉和香港中、在傳統和現實生活中,如何一路走來?

      20/05/2023
    • 「點做人阿媽」

      「點做人阿媽」

      譚詩慧認為自己過去三十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專心照顧大腦麻痺症的兒子蘇偉健。兒子現在早巳成年,中大畢業,成為填詞人、全職社工,融入社會,當中,蘇太付出不知多少淚水與汗水。她認為做人阿媽最起碼的責任,教懂下一代分辨是非對錯,有「家教」,不應只顧教識子女唔好蝕底、唔俾人搵笨。要懂得與孩子溝通,做到「乜都傾」,孩子才會願意傾吐心事。

      梁顏影的兒子浩彰Tony是輕度智障,就算經過多年,她仍然記起當初知道時的掙扎。陪著兒子成長的過程中,她時常陪同兒子打鼓,為了陪伴兒子,她還替社區音樂中心做義工,又和兒子一同唱卡拉OK,從報紙、書本尋找話題與兒子溝通。她希望社會對這些孩子有更多的包容與認同,給與他們更多的機會。

      兩位認為自己平凡的母親培養了兩個不平凡的人。母親節前夕,她們講自己「點做人阿媽」。

      13/05/2023
    • 「一齊去慶祝」

      「一齊去慶祝」

      潑水節除了可以潑水,其實是一個甚麼節日?

      對泰國人來說,潑水節是傳統新年節日,祈求新一年好運。這類慶典活動都會吸引大量人流,但對於輪椅人士來說,想參與活動也需要多一點考量。

      主持Angel和嚴楚碧Rabi都坦言,當人流多時,要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和節目,都要花一點思量。

      不過,要一齊潑水、著民族服裝和享受節日也不是夢。主持愛美會和Angel、一群熱愛泰國文化的朋友一同交流,了解泰國傳統節慶文化,還有一班朋友同參加共融巡迴表演嘉年華。大家會入鄉隨俗化泰妝、穿泰服,Rabi更會談談無障礙旅遊的體驗。她們還會一齊潑水!

      06/05/2023
    • 「我架戰車要執執」

      「我架戰車要執執」

      輪椅人士外出有機會面對各種突發情況,例如壞車、爆「轆」等,遇上突發情況,又沒有其他朋友幫忙,可能要靠「輪椅醫生」出外拯救。有機構成立緊急輪椅維修隊,隨時候命為輪椅人士修理輪椅,解決不同情況,目的是讓輪椅人士安全歸家。究竟緊急維修隊如何協助輪椅人士「脫險」?輪椅醫生們又遇過甚麼情況?

      今集會有輪椅醫生們分享故事,主持成家宏更會加入他們,幫手「醫車」!

      29/04/2023
    • 「說自己故事」

      「說自己故事」

      2023年的「影像無國界」有超過三十位少數族裔青少年參加,合共四組作品,除了有短片外,還有紀錄片製作,這群就讀高中的少數族裔學生透過不同項目,去學習利用影像說他們的故事。

      其中一名學員是Waniya,她會導演自己的故事,訴說自己生活和心情。但在製作短片的過程中,她和另外的參與同學都遇上不少挑戰,今集紀錄了他們的拍攝過程,看看他們如何解決。

      主持愛美會和其中一位成員Diyan,以及他們的導演導師陳浩倫一齊傾計。

      22/04/2023
    • #All about us

      #All about us

      「影像無國界」是一項為本地少數族裔青年而設的創意影像教育計劃,這個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計劃巳有十四年歷史,少數族裔青年通過訓練營的挑戰及連串實戰經驗,與導演導師們一起創作、製作一套關於青年們的生活短片。

      當中有參與的青年後來投身電影行業,其中一人就是Ali Shamaz,土生土長巴基斯坦裔香港人,十年前參與計劃,令他認識影像製作,今年他更擔任計劃其中一位導師,教導年輕的少數族裔青年如何製作短片,當中還包括他弟弟Bilal,用鏡頭說他們的故事。

      15/04/2023
    • 浵浵的色彩

      浵浵的色彩

      今年11歲的朱納浵僅餘約一成視力,視力範圍只剩下一隻手臂的距離。家中隨時為她準備好三副眼鏡,有遮光用、有遠視用的,因為她患上一種罕見的隱性遺傳性疾病Alström syndrome,此症使身體器官產生異常,病人的視力和聽力會逐漸喪失、甚至會出現肥胖及糖尿病等。

      病人一般會在16歲就會失去全部視力。納浵父母Jack和Joanne知道消息後沒有太大悲痛,反而是思考女兒的未來,希望在有限時間裏,多讓納浵記住珍貴的畫面和積極面對好將來。

      今集主持Keith會和納浵父母以及患上徐動型腦性麻痺的填詞人蘇偉健(喬星)一齊傾計。

      08/04/2023
    • 「我李笨」

      「我李笨」

      曾憲森(Sam) 4歲時被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症人士,智力正常但有溝通障礙。家人決定不公開他的症狀,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大學,他都在主流環境長大,但過程歷盡艱辛。因為不善溝通,他被同學歧視、排擠,負面情緒與壓力導致行為偏差、憤世嫉俗,甚至過早對異性著迷。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黃志茵指這是源自自閉症人士無法融入社會而導致的一些行為。雖然目前社會已有很大進步,亦有不少僱主願意聘請自閉症人士,但離真正的包容、懂得欣賞還有一段距離。

      現在Sam巳年過40歲,他認為40開頭是甜大於苦,除了找到生活伴侶,也歷練成長,可以克服更多。他更為自己改了一個網名叫李笨,來自一個德文名詞「Lebensraum」,代表生存空間。

      今集,李笨會和主持Keith以及育有自閉症兒子的Wallace一齊傾計。

      01/04/2023
    • 我的人生長跑

      我的人生長跑

      巴基斯坦裔Bilal Afsar,十多歲時跟家人到香港生活,除了言語不通,更是肥仔一名,中學時期為減肥而愛上跑步,成績更達本港頂級水平,但因欠缺支援,為了生計而放棄成為全職運動員。不過,他沒有因此放棄跑步,憑着熱誠,堅持半工讀同時訓練;即使資源不足,仍自費購置裝備參加比賽,沒有放棄。

      另一方面,他報讀體育相關課程,現在他是小學體育老師,希望藉自己的經歷,讓非華裔學生知道,運動可以為人生開拓另一條跑道。

      今集主持富爸爸岑幸富會跟Bilal跑步,瞭解運動和知識如何改變他的命運。

      25/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