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鍾嘉慧

    25/12/2022
    相片集
    相片集

    【筆舞誌:共享】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隸書寫出「沉浸」二字,點出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家陶醉於想像之中,亦透過作品讓觀聚沉浸於藝術家詮釋的世界內。

    【討論:中國當代藝術】編導:曾楚燊

    中國當代藝術可以簡單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文革時期的革命現實主義,上世紀80年代的85新潮,及改革開放時期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實主義。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尤如在短短數十年間把西方現代至當代藝術發展近百年的變化臨摹了一遍,亦融匯了中國的社會急劇改變的因素,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獨特的一塊拼圖。


    作品介紹:

    《引來銀河水》1974年-孫國岐(1942-)張洪贊(1944-)
    《福綏境公寓》1975 年-張偉(1952-)
    《後古典-馬拉之死b》1986年-王廣義(1957-)
    《錯別字旗幟》1988/2005年-吳山尊(1960-)
    《1995.2》1995年-方力鈞(1963)
    《血緣-大家庭17號》1998年-張曉剛(1958-)

    嘉賓:皮力(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

    【游於藝:反叛的《噴泉》】編導:郭淑美

    藝術是甚麼?藝術品的定義又是什麼?如果只是買一件商品再加工,也稱得上是「藝術品」嗎?

    這個問題,也許在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交出《噴泉》一作後,更備受討論。本集以簡短的動畫,看看為何《噴泉》的出現,會影響20世紀藝術的發展,更被選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集數

    EPISODES
    • 中國當代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

      【筆舞誌:共享】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隸書寫出「沉浸」二字,點出藝術創作過程,藝術家陶醉於想像之中,亦透過作品讓觀聚沉浸於藝術家詮釋的世界內。

      【討論:中國當代藝術】編導:曾楚燊

      中國當代藝術可以簡單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文革時期的革命現實主義,上世紀80年代的85新潮,及改革開放時期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現實主實主義。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尤如在短短數十年間把西方現代至當代藝術發展近百年的變化臨摹了一遍,亦融匯了中國的社會急劇改變的因素,成為世界藝術史上獨特的一塊拼圖。


      作品介紹:

      《引來銀河水》1974年-孫國岐(1942-)張洪贊(1944-)
      《福綏境公寓》1975 年-張偉(1952-)
      《後古典-馬拉之死b》1986年-王廣義(1957-)
      《錯別字旗幟》1988/2005年-吳山尊(1960-)
      《1995.2》1995年-方力鈞(1963)
      《血緣-大家庭17號》1998年-張曉剛(1958-)

      嘉賓:皮力(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策展事務主管)

      【游於藝:反叛的《噴泉》】編導:郭淑美

      藝術是甚麼?藝術品的定義又是什麼?如果只是買一件商品再加工,也稱得上是「藝術品」嗎?

      這個問題,也許在藝術家杜象(Marcel Duchamp)交出《噴泉》一作後,更備受討論。本集以簡短的動畫,看看為何《噴泉》的出現,會影響20世紀藝術的發展,更被選為近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25/12/2022
    • 香港有乜睇

      香港有乜睇

      【筆舞誌:共享】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凝聚」二字,點出博物館匯聚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也凝聚了一群喜歡欣賞藝術的人。

      【討論:香港有乜睇】編導:曾楚燊

      要說香港的視覺文化,大家會想到霓虹招牌或是一些建築地標,但視覺文化跟香港的歷史也有關係。M+的「香港:此地彼方」展覽以香港視覺文化為題,搜羅豐富又具代表性的作品,重現香港歷史與視覺文化的發展,當中也有關心香港未來想像的作品。


      作品介紹:

      《無題(九龍地圖局部)》-曾灶財
      《漂泊者》-Tiffany Chung -
      《爐峰塔(建築模型)》-鍾華楠建築設計事務所
      《亞洲周刊》及《The Asia Magazine》封面-Henry Steiner (石漢瑞)
      《海市浮花》-江記

      嘉賓:彭綺雲(M+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

      【藝文說:林欣傑】編導:陳學勤
      林欣傑,新媒體藝術家,善於運用電子科技創作與觀眾互動的裝置,透過光影視覺和沉浸式的裝置藝術體驗,讓觀眾代入其夢幻科技世界。今集,他介紹了吉爾·德勒兹的《法蘭西斯.培根:感官感覺的邏輯》一書,並細說藝術創作與身體的關係,以及分享在沒有前設下欣賞藝術的重要性。

      18/12/2022
    • 饒宗頤:香江情

      饒宗頤:香江情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印象」二字,帶出本集主角饒宗頤教授的香港寫生作品特色。


      【討論:饒宗頤:香江情】編導:余詠琪
      人稱「饒公」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移居香港,從此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因着學術研究,饒公曾花了不少時間到各區遠足、寫生,描繪過為數不少的本地風光。究竟饒公筆下的香港印象是什麼模樣?嘉賓鄧偉雄博士會為大家詳細介紹。

      畫作介紹:
      《雨後太平山》(2009年)
      《澤潤四方及隸書七言聯》(2010年)
      《潑墨獅子山》(2011年)
      《荔枝角海灘》(2004年)
      《屯門帆影》(2002年)
      《心經簡林》(2006年)
      畫作提供:饒宗頤基金

      主持:米哈
      嘉賓主持:趙綺婷(畫家)
      嘉賓:鄧偉雄博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饒宗頤文化館榮譽顧問)

      【藝文說:童心看世界】編導:陳學勤
      香港十大傑出青年麥雅端所設計的布偶Cocolate Rain,總是閉上眼睛微笑,原來是要用心感受世界;她以想像力和童心,創作出色彩繽紛、如夢境般的場景;而她喜歡的插畫家,就是幾米。透過介紹繪本《戀之風景》,麥雅端細說幾米的繪畫技巧,分享了當中的故事與圖畫如何讓人感動,並對其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11/12/2022
    • 饒宗頤:學藝相攜

      饒宗頤:學藝相攜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思源」二字帶出本集探討國學大師饒宗頤的藝術之路。


      【討論:饒宗頤:學藝相攜】編導:余詠琪
      人稱「饒公」的「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一生致力研究中國文化,又喜愛用文字和畫筆表達他對世界的領悟。其繪畫作品中,最廣為人知的「饒荷」,就是以金色,畫成帶有個性的荷花,背後蘊藏的,是他對佛學知識的體會。
      本集請來饒宗頤文化館榮譽顧問,也是饒公的女婿,鄧偉雄博士,詳細介紹饒宗頤的藝術成就,看看學識淵博的他,怎樣將畢生研究的知識與見聞,融匯貫通地注入繪畫之中,達致「學藝相攜」的境界。

      饒宗頤畫作介紹:
      《擬元四家山水四屏》(2002年)
      《印度伽利洞涉水圖》(2001年)
      《清涼境界》(2006年)
      《荷花四屏》(2011年)
      《百祿是荷》(1996年)
      《無量壽佛》(2008年)
      畫作提供:饒宗頤基金、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饒宗頤文化館

      主持:米哈
      嘉賓主持:趙綺婷(畫家)
      嘉賓:鄧偉雄博士(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副館長、饒宗頤文化館榮譽顧問)


      【色•香港】編導:嚴珮盈
      不同年代的香港畫家,都曾經畫出屬於香港的獨特風景。歐陽乃霑(1931 -)的《廟街天后廟的殿堂》,畫裡是1998年的香火、信仰與氣氛,對比今天油麻地天后廟的日常,無論是天井灑下的光影、塔香的煙火、搖擺的宮燈和誠心的信眾,都同樣體現出一份莊嚴與超脫。

      04/12/2022
    • 油街再實現

      油街再實現

      【筆舞誌:共享】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行書寫出「共享」二字,點出公共藝術的重點是以簡單清晰的手法,傳遞藝術概念,凝聚大眾。

      【討論:油街再實現】編導:曾楚燊
      公共藝術不只是放在公共空間的雕塑,也可以是幾棵樹或是投影幕牆,更可以是一個公眾參與的藝術活動。北角的「油街實現」藝術空間完成了擴建,新景象蘊藏了豐富的藝術趣味。主持米哈與「油街實現」創館館長劉鳳霞博士及策展人葉長安為大家介紹油街新的藝術空間。

      作品介紹:
      貳零貳貳同學會
      賞心悅木(Joyful tree - Diller Scofidio+Renfro)
      裸眼3D

      嘉賓:劉鳳霞博士(康文署藝術推廣辦事處總監)、葉長安(策展人)

      【游於藝:藝術家的寵物】編導:曾楚燊
      藝術大師的寵物往往不是珍禽異獸,例如立體主義藝術大師畢加索的寵物是一隻臘腸狗。這隻叫Lump(德文意思是頑皮)陪著畢加索走過創作路上的高山低谷,它的身影更出現在無數的作品之中。

      22/10/2022
    • 亦中亦西外銷畫

      亦中亦西外銷畫

      【筆舞誌:傳播】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用「傳播」二字,道出本集主題,因為「外銷畫」是一種向外銷售的傳播,同時它更是滿足西方人對東方想像的藝術商品。

      【討論:亦中亦西外銷畫】編導:郭淑美
      綜觀不少世界名畫,有的是應皇室教廷委託而生,有的則應市場需求而生。在19世紀廣州,便有一種畫是為了滿足來廣州從商的外國人而生,它就是「外銷畫」。外銷畫的畫風多樣化,其中一種由華人畫家繪畫,以中國人生活為內容,卻帶有「半桶水式」的不合比例西方透視法,這特別的繪畫方式,卻成為外銷畫的典型。
      本集請來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從構圖、繪畫技巧、作畫材質及功能多方面,帶領觀眾賞析數張富有趣味的外銷畫,看看華人畫家是否學藝不精而畫出不合西方透視原則的作品?還是另有原因?

      畫作介紹:
      《關聯昌畫室》關聯昌(活躍於1840 - 1870年代)
      《大堂迎賓》佚名
      《廣州商館區》佚名
      《香港仔附近的瀑布》威廉.哈維(1782 - 1857)(傳)

      畫作提供:香港藝術館

      主持:米哈
      嘉賓:莫家詠博士(香港藝術館總館長)

      【游於藝:黃金比例】編導:曾楚燊
      藝術與數學的共通點是追求完美,古希臘的數學家發現「黃金比例」,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廣泛應用,例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國的畫論也有「三七停」的說法,大概是將畫面分成一個「井」字,把重點畫在「井」字交錯的四點附近,使畫面有韻律又平衡。常聽說美是見仁見智,但看來也有所依循的。

      15/10/2022
    • 瞻緣昔彩-朱屺瞻

      瞻緣昔彩-朱屺瞻

      【筆舞誌:異彩】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隸書寫出「異彩」二字,點出本集所介紹畫家朱屺瞻的作品充滿奇光異彩。


      【討論:瞻緣昔彩】編導:曾楚燊
      近代國畫的變革創新往往從西洋畫吸取養份,國畫大師朱屺瞻(1892-1996)自幼已熱愛繪畫,年青時遠渡日本進修西洋畫,深受「後印象派」和「野獸派」畫風啟發,以粗獷筆觸與大膽用色融入國畫,在寫意之中加上一點異彩。他一生創作不斷,年過百歲、臥病在床仍沒有放下畫筆,更在最後階段留下活潑又充滿野趣的作品。本集請來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朱瑞平,細說朱屺瞻的創作故事。

      朱屺瞻畫作介紹:
      《瞻緣堂》1988
      《雪中水仙》1977
      《山村秋色》1987
      《橫看成嶺》1982
      《水村雲起》1994
      《古瓶紅梅》1983
      《枇杷》1996
      《水墨山水速寫》1996
      畫作提供:香港藝術館,黃貴權先生贈

      主持:米哈
      嘉賓主持:卓家慧(藝術家)
      嘉賓:朱瑞平(香港藝術館館長(虛白齋))


      【游於藝:林布蘭的自畫像】編導:郭淑美
      被譽為荷蘭史上最偉大畫家之一的十七世紀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畢生為他人畫過無數肖像畫,然而,他亦為自己畫下不少自畫像;透過這些作品觀察他的外貌變化,不但感受到林布蘭「先甜後苦」的一生,同時更看到他創作時的心理狀態,當中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林布蘭,如何對自已的形象有着不同的想像。


      ***************************************************************************************

      05/05/2022
    • 版畫在香港(下)

      版畫在香港(下)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突破」二字帶出近代香港版畫藝術發展的方向。

      【討論:版畫在香港(下)】編導:余詠琪
      承接上集介紹了版畫藝術在本地萌芽與紮根的經過,本集會聚焦近二十年香港版畫的轉變。版畫藝術是一種充滿實驗性的創作媒介,面對近代數碼科技發展的洪流,本地藝術家希望跳出版畫的傳統框框,從物料、技術等各方面,作出不同嘗試和突破,為香港版畫藝術帶來變奏。

      畫作介紹:
      《紅與書,綠海,紅雙喜》劉掬色(當代)
      《無題》劉淑芬(當代)
      《神木系列》翁秀梅(當代)
      《十一吉祥動物》馮浩然(當代)
      《水中舞》廖少珍(當代)
      《木刻人物2020-2021》劉家俊(當代)
      《Yet》張梓祈(當代)
      《Far》張梓祈(當代)
      《啫喱世界》陳卓甄(當代)
      畫作提供: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畫家提供

      主持:米哈
      嘉賓:翁秀梅(香港版畫工作室項目總監)

      【藝文說:白】編導:陳學勤
      以大自然和動物為創作靈感的插畫家UUendy Lau,從事藝術創作多年,她分享了《白》一書,淺談日本平面設計大師原研哉對白的認知,在重新感受白的同時,學會了留白的學問。


      ******************************************************************************

      03/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