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搜尋
Search
電視
鏗鏘集
快閃香港
新聞天地
怪你過份美麗
五夜講場 - 真係好科學 2021
電台
瘋 Show 快活人
音樂情人
2000 靚歌再重聚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
周末午夜場
熱門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六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點點風物情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素食
新年節日
熟悉的陌生人
自然生態
發明與創科
世界遺產
聖誕
博彩業
色彩
糧食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地球事圓的
電視直播
地球事圓的
精神健康
16/01/2022
內容
CONTENT
16/01/2022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疫情下的精神健康
全球疫情持續反覆,損害精神健康,哪些族群最受影響?不少地方出現疫苗遲疑、抗疫疲勞,國際組織如何應對?
【話說世界】
2021年Google熱門搜尋字之一是精神健康,問題有多嚴重?冬天容易抑鬱?學生遲一點上課可令精神更健康?
在缺乏認識的時代,精神病患者受到何種對待?英國、日本為何設立「孤獨大臣」?如何減低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放「草泥馬」是治療方法?
嘉賓主持:
黃曉玲(俄羅斯文化博客)、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全球與抑鬱共存
抑鬱症在全球有多普遍?為何抑鬱不只是個人問題,亦是社會問題?因為抑鬱可造成生產力損失,治好精神問題則可令經濟有回報。治療抑鬱不只用藥物,亦可用認知行為療法,兩者有何分別?
內容顧問:陳珈琋(傳媒工作者)
【地球熱話】2022環球經濟向好存暗湧
2022年全球經濟能否繼續復蘇?Omicron變種來勢洶洶、聯儲局「收水」,有何影響?經濟增長勢頭甚佳,但地緣政治有何暗湧?
【今期焦點】
不少研究和分析都指出,疫情下的日常將會變成疫情後的新常態:在家工作、網上平台開會做生意、線上健康護理等服務等,不過有統計顯示,覺得生活不會回復正常的人越來越多——或曰:何謂正常?
Tag:
地球事圓的
,
麥嘉緯
,
Global Traveler
,
國際
,
時事
集數
EPISODES
素食
主持:黃天頤、劉焯文
嘉賓主持:陳偉信
過往,人們主要基於宗教原因而成為素食者;今時今日,越來越多人因為健康及環保理由而戒食肉類,甚至放棄所有動物有關的食品及副食品,成為純素人士,「素食」更加成為一個潮流。
素食產品市場前景可觀,究竟相關食品能否帶來經濟效益?牛油果這種在西式素菜常見的食材,在墨西哥它被視為「綠色黃金」,甚至引起黑幫爭奪?利益以外,素食與非素食人士,亦出現一些對立局面,雙方可如何化解衝突?
印度是素食人口比例最多之國家,除了宗教關係,家庭承傳都是原因之一。印度素食菜式可謂千變萬化,一位移居香港多年的印度素食者更在香港推行印度素食,推廣印度菜不只是咖喱。
全球未來素食發展又如何?
20/02/2022
收看
新年節日
主持:劉焯文、黃天頤
嘉賓主持:黃曉玲
正月初一是中國的農曆新年,外國人除了慶祝1月1日新年,亦有些國家會根據自己的曆法慶祝當地新年,例如俄羅斯東正教的新年在1月14日。
從各地的傳統新年習俗、祈福文化及禁忌,可了解其歷史文化及觀念的差異。
中國有十二生肖,緬甸卻只有八種,到底如何區分?從緬甸人的名字就知其生肖,當中的玄機是什麼?
慶祝情人節又怎會是年輕人的專利,有吞嚥困難的長者一樣可以享受色香美的情人節餐,與伴侶渡過一個溫馨的情人節。
13/02/2022
收看
熟悉的陌生人
主持:黃天頤、劉焯文
嘉賓主持:黃曉玲
全球有1100萬人離鄉別井到異地做家傭,希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條件,有人成功脫貧,亦有人事與願遺。不同國家或地區給外傭的待遇有天淵之別,正正反映當地社會如何看待外傭在經濟上的貢獻。
唔請外傭得唔得?歐美有互惠生制度,外地年輕女性可以到當地家庭打理家頭細務,換取文化交流機會和基本金錢回報,是否取代請外傭的另類方案?還是只是另類廉價勞工?
本地有菲律賓外傭組成壘球隊參加本地聯賽,運動該她們在異地找到友誼,令原本孤單的異鄉生活變得精彩。
06/02/2022
收看
自然生態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外來物種易請難送.入侵損生態
外來物種未必有害,但若適應力強者入侵,就易請難送。香港有福壽螺,美國有亞洲鯉魚,日本則有小龍蝦,這些外來入侵物種繁殖快兼搶資源,危害本地物種,影響生態系統。各地如何應對?
【話說世界】第六次生態大滅絕?
地球正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由鯊魚到蜜蜂,由海中魚到天上鳥,物種如何高速減少?人類如何威脅生態系統?
保護大猩猩如何與種咖啡並存?英國如何靠河狸改善生態?投資者如何通過ESG、Triple bottom line保護生物多樣性?如何實踐永續消費?
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希彤(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消失中的濕地:搶救地球之腎
濕地是地球生命力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不但可以儲存和淨化水源,還可以防洪、保護生物多樣性,更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可惜,濕地這個地球之腎,五十年來消失了三分一,比森林快3倍,四分一的濕地物種更面臨絕種威脅…
內容顧問:蘇汝卿(傳媒工作者)
【地球熱話】英脫歐一年.約翰遜內外交逼
英國首相約翰遜飽受下台壓力,除了因為防疫「派對門」,亦因為英國脫歐一年來經濟民生問題多多,加上防疫措施令民眾不滿,局勢將如何發展?
【今期焦點】致我們曾有的美好時代:末日黑盒與方舟
曾經有過的美好,會否在我們這一代完結?
澳洲有科學家正在建造「地球黑盒」,記錄地球步向末日的歷程,即使人類文明滅亡,也可留下證據;程式碼平台則把程式碼以膠卷儲存在北極圈,比鄰被稱為農業諾亞方舟的全球種子庫。末日有多遠?
30/01/2022
收看
發明與創科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中學生發明救地球
全球每年浪費超過9億噸食物,家居廚餘有增無減,要幫地球減少廚餘垃圾,香港有中學生設計出以昆蟲分解廚餘的家居小發明,減少廚餘之外,還可以造出到有用的物料。小小的發明,一樣可以救救地球!
【話說世界】
從Michael Jackson說到大富翁、牛仔褲,本意良好的發明可以帶來惡果,意外的發明足以改變世界,小小年紀也可成為發明家。
推動創科要靠建立「XX矽谷」?Nokia困境如何變成芬蘭的創科種子?以色列為何要令自己成為創科強國?容許不同想法、挑戰和犯錯的文化和土壤如何有助創科發展?
嘉賓主持:
黃曉玲(俄羅斯文化博客)、陳偉信(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專利流氓靠訴訟生財
專利制度原本是用來保護發明,鼓勵創新,但原來不創作、不生產,同樣可以專利生財!各地的「專利流氓」如何運作?哪裏的侵權訴訟最多?各大止業如何反制?
內容顧問:蘇汝卿(傳媒工作者)
【地球熱話】疫情新一波.何時見曙光?
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進襲全球,歐美地區每日新增確診往往數以十萬計,兒童接種疫苗情況、全球疫苗分配、病毒變種將如何影響今年疫情的走向?
【今期焦點】土耳其排外升溫.與敍利亞難民爆衝突
英國偷渡船去年11月沉沒,令人再次關注歐洲難民問題。全球最大難民接收國土耳其,近月亦爆發排外情緒,經濟和通脹問題引爆族群衝突,接連發生針對敍利亞商人的打砸搶和襲擊以至殺人事件,如何解決?
23/01/2022
收看
精神健康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疫情下的精神健康
全球疫情持續反覆,損害精神健康,哪些族群最受影響?不少地方出現疫苗遲疑、抗疫疲勞,國際組織如何應對?
【話說世界】
2021年Google熱門搜尋字之一是精神健康,問題有多嚴重?冬天容易抑鬱?學生遲一點上課可令精神更健康?
在缺乏認識的時代,精神病患者受到何種對待?英國、日本為何設立「孤獨大臣」?如何減低社交媒體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放「草泥馬」是治療方法?
嘉賓主持:
黃曉玲(俄羅斯文化博客)、尹子軒(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全球與抑鬱共存
抑鬱症在全球有多普遍?為何抑鬱不只是個人問題,亦是社會問題?因為抑鬱可造成生產力損失,治好精神問題則可令經濟有回報。治療抑鬱不只用藥物,亦可用認知行為療法,兩者有何分別?
內容顧問:陳珈琋(傳媒工作者)
【地球熱話】2022環球經濟向好存暗湧
2022年全球經濟能否繼續復蘇?Omicron變種來勢洶洶、聯儲局「收水」,有何影響?經濟增長勢頭甚佳,但地緣政治有何暗湧?
【今期焦點】
不少研究和分析都指出,疫情下的日常將會變成疫情後的新常態:在家工作、網上平台開會做生意、線上健康護理等服務等,不過有統計顯示,覺得生活不會回復正常的人越來越多——或曰:何謂正常?
16/01/2022
收看
世界遺產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世遺保育發展可並行?
大堡礁受氣候變化威脅,曾被考慮除名;麗江古城因商業開發過度而被警告——一旦失去普世價值,便可能失去世遺地位。文化旅客、可持續發展意識,如何可令保育與發展並行?香港要能申遺,為何要懂得說故事?
【話說世界】世遺保育:價值與難題
世界遺產保育開支龐大,有最多世遺的意大利如何面對?富士山鄰近居民生活受影響,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保育與旅遊、居民生活、社會發展如何平衡?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身分認同有何關係?有國家爭逐申請,有國家合作申請,有何背景和原因?新加坡小販文化,反映文化傳承難在青黃不接,如何保育?
嘉賓主持:
陳偉信(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黃曉玲(俄羅斯文化博客)
【圓來如此】意想不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多樣,除了特色表演藝術,例如高難度的高空走繩,按場地改編並加入社會政治元素的說書等,連社會概念都可以成為非遺,德國四分一人口參與的合作社便是例子,按共同利益和價值觀提供志願服務建立社會,推動社會進步。
內容顧問:林丹霞(傳媒工作者)
【今期熱話】2021年XX城市排名
城市實力、最適合海外人士居住、生活成本…各式各樣的城市排行榜,哪個城市老是常出現?香港表現如何?
02/01/2022
收看
聖誕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在港猶太人.光明節光照全城
對猶太人來說,最重要的節日,是比聖誕歷史更悠久的光明節。通常在12月的光明節,有何傳統習俗?在港猶太人如何慶祝?如何傳揚光明節的意義?
【話說世界】聖誕:普天同慶?
不同教派、不同地方如何慶祝聖誕節?東德人的聖誕回憶為何是橙?美國非裔族群的Kwanzaa寛札節為何被稱為黑色聖誕節?
現代聖誕節已世俗化,外國超市如何在聖誕廣告中加入社會意義?在多元宗教和文化的社會,應該說Merry Christmas還是Happy Holidays?伊斯蘭教國家、穆斯林應如何過聖誕?
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希彤(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在地化慶祝與不慶祝聖誕
陽光與海灘、香蕉樹、炸雞,統統都與聖誕有關?很多地方慶祝聖誕,都會加入當地的環境和文化,形成獨有的聖誕特色。
當然,亦有些地方的人不慶祝聖誕,例如伊斯蘭國家汶萊、索馬里、塔吉克,就算只是戴聖誕帽,都可以要坐監!
內容顧問:陳珈晞(傳媒工作者)
【今期熱話】2021年度代表字
要選一個字代表2021,你的選擇是?
金、宅、盼、Vaccine,不同地方或字典的選擇,背後各有意義和期盼,最重要或許是Perseverance,堅持和毅力,不放棄,告別2021的不美好。
26/12/2021
收看
博彩業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買定離手——賭呢啲
賭博歷史源遠流長,由古希臘和古羅馬人擲骰,到英國王室成員名字和出生日期,真的甚麼也可以賭,甚至連老人院都開賭!原來,日本有長者中心以博彩遊戲,防治長者認知障礙。不過,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賭博之要諗諗。
【話說世界】
網上博彩愈來愈盛行,疫情下投注額更直線上升,有何原因和問題?抽角色/工具/皮膚、賣盲盒…具博彩成分的電子遊戲和銷售方法愈趨普及,有何危險?各地如何應對?
賠率如何反映民情?各地為何競相開放博彩業?哪些因素會導致上癮、病態賭博問題更嚴重?
嘉賓主持:
尹子軒、陳偉信(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圓來如此】開賭不開賭?
博彩業被視為會生金蛋的鵝,不少國家都想分一杯羮,但伴隨開賭的,往往有洗黑錢等違法行為,以及當地民眾沉迷賭博的問題,各地政府有何盤算?如何應對?
內容顧問:陳珈晞(傳媒工作者)
【今期熱話】北溪二號停審批.歐俄烏局勢不明
歐洲天然氣價高企,德國卻在此時叫停輸氣管道「北溪二號」的審批。北溪二號為何會左右俄羅斯與烏克蘭近期不穩的局勢?對俄羅斯和歐洲的地緣政治有何影響?
19/12/2021
收看
色彩
主持:麥嘉緯
【門外看】色彩心理學
每種顏色,都有各自的個性和特徵,對人的情緒和行為有不同影響,心理學上如何解讀?如何在生活的不同層面上應用?
【話說世界】色彩背後的意義
紐約New York原本叫New Orange?交通燈為何是紅黃綠色?同一種顏色,在不同時空往往有不同意義,給人不同的感覺。警告牌、繪畫,甚至治療,和色彩的特性有何關係?
哪些品牌的顏色最有代表性?色彩如何影響商業和營銷?月經紅、粉紅色口罩、粉藍色衣服、棕色芭蕾舞鞋…如何透過顏色帶出的社會信息?
嘉賓主持:
陳希彤(香港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黃曉玲(俄羅斯文化博客)
【圓來如此】「色」「色」相關
日本交通燈的綠色為何偏藍?原來受語言影響!顏色給人的印象和意義,原來都會受語言影響;連顏色的深淺、分䫶,都和語言息息相關!
內容顧問:蘇汝卿(傳媒工作者)
【今期熱話】加密幣之都爭逐戰開跑
加密幣熱潮停不了,近期席捲各界別:以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的薩爾瓦多,準備開發比特幣之城;候任紐約市長揚言以比特幣支薪,推出紐約專屬加密幣,與邁阿密爭逐加密幣中心寶座;萬人「憲法DAO」以區塊鏈、去中心化模式運作,競投《美國憲法》初印本;信用卡公司將推出加密幣卡,可在日常消費使用…
12/12/2021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