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蔡鳳玲
觸得到的常識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常識科)
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得獎老師︰陳志松、曾瑞麟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很著重常識科教學,校內好幾位常識科老師都是專科專教。任教二十多年的陳志松老師認為常識科是一個能夠融合貫通各科教學,達致跨學科教育目標的科目,並非「閒科」。這科目十分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透過多樣化活動認識自然環境、社群、歷史文化及藝術創作。旨在傳授知識同時,亦能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文素養。
在課程設計上,老師較著重體驗性學習活動,例如讓學生在校內農田參與實務耕種,學習種植常識之餘,亦會教授科學與天文知識;其實老師更希望讓同學體會農夫辛勞之苦。另外,走進社區亦是這科目一個教學大方向。曾瑞麟老師每年都會帶同學一起暢遊歷史悠久的富善街街市,觀察民生外,亦了解歷史文化。這些體驗性學習成效,遠遠超越教科書平鋪直說的內容。
觸得到的常識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常識科)
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
得獎老師︰陳志松、曾瑞麟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很著重常識科教學,校內好幾位常識科老師都是專科專教。任教二十多年的陳志松老師認為常識科是一個能夠融合貫通各科教學,達致跨學科教育目標的科目,並非「閒科」。這科目十分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透過多樣化活動認識自然環境、社群、歷史文化及藝術創作。旨在傳授知識同時,亦能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文素養。
在課程設計上,老師較著重體驗性學習活動,例如讓學生在校內農田參與實務耕種,學習種植常識之餘,亦會教授科學與天文知識;其實老師更希望讓同學體會農夫辛勞之苦。另外,走進社區亦是這科目一個教學大方向。曾瑞麟老師每年都會帶同學一起暢遊歷史悠久的富善街街市,觀察民生外,亦了解歷史文化。這些體驗性學習成效,遠遠超越教科書平鋪直說的內容。
同桌玩學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學校︰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
得獎老師︰李浩然
初中的「生活與社會」屬於人文學科科目,課程內容包括個人、社會、國家以及全球的學習元素,是一個綜合課程,老師可因應學生需要,整合取捨教授方式。
累積十年任教該科經驗的李浩然老師,深信要營造一個開心的課堂,定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而他其中一個秘密武器就是利用桌遊教學。為了貼合教學主題,李sir 更會花心思設計獨一無二的桌遊,務求令學生享受「學中玩」的樂趣。
李sir不時為課堂注入新元素,以桌上遊戲配合電子教學方式,令內容變得生動。另外,跨學科教案亦是其近年教學特色,其中以「宜居空間」為主題,將本科、資訊科技科及中文科三科結合,構思別出心裁的活動,應用AR方式,讓學生落手落腳設計虛擬傢具於納米樓圖則上,不單讓學生更具體感受納米樓的狀況,也為老師們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科技教育學習領域)
學校︰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得獎老師︰梁偉業
梁偉業老師任教超過30年,現任設計與科技科(D&T)科主任。由2016年開始,他提倡「科藝創建師」STEMaker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運用STEM知識動手創作,解決生活難題。同時,亦培養學生人本精神,務求同學們除了「有料」,還要「有橋」,要關愛環境及為社會作出貢獻。
面對數碼時代,電腦編程、3D打印已逐漸成為學習主流,但梁Sir仍堅持教授學生動手製作的技巧。他深信動手創作能帶動思考,啟發創意,這是操作電腦程式不能比擬的。
課堂以外,梁Sir帶領多隊校隊參加不同的校外比賽。他的目的不在輸贏,而的是讓學生開眼界。Hannah及Esther畢業後都選擇回母校協助梁Sir,他們認為從梁Sir身上學到的,除了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梁Sir常提到「有分寸,知輕重,方成器」。
香港正值受疫情困擾,學校都經常面臨停課,對於講求動手製作的設計與科技科,無疑是個大挑戰,梁Sir與一眾老師又如何解決當前困局?
多讀多講
獎項︰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英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
學校︰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
得獎老師︰吳佩儀、呂敏芝、李慧敏、羅凱兒
五年前,幾位英文科科主任毅然改革課程規劃,提倡大量閱讀,以及先講後寫的教學方針。
改革下,老師們棄用教科書,從坊間搜羅合適的英文圖書為主要教學文案,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透過大量閱讀,擴大學生的詞彙庫。初小學生每年會閱讀過百本英文圖書。大量閱讀同時亦提升學生對英文的語感,老師在初小階段不會教文法,但耳聞目染下,學校自然地便領會到語句的結構,免卻學習文法沉悶之苦。
有了閱讀的輸入,之後便是讓學生有輸出的機會。課堂上學生有很多討論和分享的環節,大量會話的練習,有助學生內化語文的表達,其後再進行寫作便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