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簡介

GIST

監製:鍾嘉慧


《呼吸美學》為藝術欣賞節目,透過藝術工作者及學者對畫作的介紹,讓觀眾深入了解一些中外名畫的優美及其背後所表達的意思。

除了邀請嘉賓介紹及分析藝術作品外,節目也包含多個小環節,於不同集數中出現,以啟發大家對美的感受與認識,這些環節包括:

【筆舞誌】- 書法導師陳靄凝示範中文書法之美,同時寫出每集的點題。

【游於藝】- 以簡短有趣的動畫,介紹美學知識、藝術詞彙和繪畫歷史。

【藝文說】- 邀請文化藝術工作者分享與藝術或設計相關的書籍。

【色•香港】- 介紹不同年代香港畫家筆下的香港風景畫作。

*本節目同時配上手語翻譯,讓更多觀眾一同欣賞藝術,齊齊感受美! 

最新

LATEST
09/09/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呼吸美學#17–做乜影嘢
【筆舞誌:捨得】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草書寫出「捨得」二字,點出攝影師以相框捕捉景物,卻同時等於捨棄相框以外的世界。

【討論:做乜影嘢】編導:曾楚燊
為甚麼一張平平無奇的照片能夠成為藝術品放在博物館內供人欣賞呢?現今社會人人愛「打卡」,而照片氾濫卻令攝影藝術走出新的道路,例如Jeff Wall從繪畫和文學得到靈感後,重新建構畫面創作的擺拍;也有杉本博師呈現哲學概念的攝影等等。今集邀請了攝影藝術家蕭偉恆及攝影師兼評論人岑允逸,與主持米哈一同拆解當代攝影在影些什麼。

攝影作品介紹:
《Instagrampier》展覽, Pierfrancesco Celada (1979-)
《New Portraits》展覽,李察德‧佩利斯Richard Prince (1949-)

傑夫‧沃爾 Jeff Wall (1946-)作品:
《突如其來的狂風(仿效葛飾北齋)》
《仿效三島由紀夫之〈春雪〉第34章2000-2005》

杉本博司(1948-)作品:
《海景-加勒比海,牙買加》
《海景-利古里亞海,薩維奧雷》
《海景-波羅的海,呂根島》
《劇院-木匠中心,列治文》
《劇院- U. A.劇場,紐約》
《劇院-圓頂劇院,荷里活》
《概念-迪尼表面:扭曲偽球面導致恒常負曲率的表面》
《概念-快速返回機制》
《概念-雙曲正切》

主持:米哈
嘉賓:蕭偉恆(攝影藝術家)、岑允逸(攝影師及評論人)

【藝文說:迷失的摩登】編導:陳學勤
相機快門記錄了當下的影像,文字記取了當刻的思想;而攝影師林曉敏隻身穿梭於橫街窄巷,用相片和文字,記下最美好的建築時光。透過介紹《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一書,林曉敏淺談她所喜愛的建築物,為觀眾發掘被遺忘的古舊美。

重溫

CATCHUP
07 - 09
2023
RTHK 31
  • 做乜影嘢

    做乜影嘢

    呼吸美學#17–做乜影嘢
    【筆舞誌:捨得】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草書寫出「捨得」二字,點出攝影師以相框捕捉景物,卻同時等於捨棄相框以外的世界。

    【討論:做乜影嘢】編導:曾楚燊
    為甚麼一張平平無奇的照片能夠成為藝術品放在博物館內供人欣賞呢?現今社會人人愛「打卡」,而照片氾濫卻令攝影藝術走出新的道路,例如Jeff Wall從繪畫和文學得到靈感後,重新建構畫面創作的擺拍;也有杉本博師呈現哲學概念的攝影等等。今集邀請了攝影藝術家蕭偉恆及攝影師兼評論人岑允逸,與主持米哈一同拆解當代攝影在影些什麼。

    攝影作品介紹:
    《Instagrampier》展覽, Pierfrancesco Celada (1979-)
    《New Portraits》展覽,李察德‧佩利斯Richard Prince (1949-)

    傑夫‧沃爾 Jeff Wall (1946-)作品:
    《突如其來的狂風(仿效葛飾北齋)》
    《仿效三島由紀夫之〈春雪〉第34章2000-2005》

    杉本博司(1948-)作品:
    《海景-加勒比海,牙買加》
    《海景-利古里亞海,薩維奧雷》
    《海景-波羅的海,呂根島》
    《劇院-木匠中心,列治文》
    《劇院- U. A.劇場,紐約》
    《劇院-圓頂劇院,荷里活》
    《概念-迪尼表面:扭曲偽球面導致恒常負曲率的表面》
    《概念-快速返回機制》
    《概念-雙曲正切》

    主持:米哈
    嘉賓:蕭偉恆(攝影藝術家)、岑允逸(攝影師及評論人)

    【藝文說:迷失的摩登】編導:陳學勤
    相機快門記錄了當下的影像,文字記取了當刻的思想;而攝影師林曉敏隻身穿梭於橫街窄巷,用相片和文字,記下最美好的建築時光。透過介紹《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一書,林曉敏淺談她所喜愛的建築物,為觀眾發掘被遺忘的古舊美。

    09/09/2023
  • 昔日香港定格

    昔日香港定格

    【筆舞誌:剎那】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隸書寫出「剎那」二字,點出攝影是捕捉瞬間的畫面。

    【討論:昔日香港定格】編導:曾楚燊
    上世紀中,香港曾經有攝影沙龍王國的美譽,那時流行的攝影風格不單是紀錄現實,菲林就如一張畫布,從現實中呈現畫意。當時的攝影大師如:簡慶福、陳復禮、何藩和黃貴權等人,以相機作為畫筆,紀錄了如詩似畫的人文風景;另外,亦有紀實攝影的名家如:陳迹、麥烽、邱良和鍾文略等人,將升斗市民的生活風情定格,捕捉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Henri-Cartier Bresson)所說:「決定性的瞬間」。
    本集請來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鄧民亮,還有資深攝影師馮漢紀先生,齊齊暢談攝影藝術在香港的發展,回顧昔日的光輝年代,細賞經典的作品。

    攝影作品介紹:
    《晨霧鎖沙田》譚伯平(1914-?)
    《雨日》鄧雪峰(1906-1987)
    《水波的旋律》簡慶福(1921-)
    《陰影》何藩(1931-2016)
    《搏鬥》陳復禮(1916-2018)
    《雨日》黃貴權(1932-)
    《食水難》鍾文略(1925-2018)
    《春雨》麥烽(1918-2009)
    《金剛,香港大會堂》邱良(1941-1997)
    作品提供:香港文化博物館

    主持:米哈
    嘉賓:鄧民亮先生(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馮漢紀(資深攝影導師)


    【色•香港:山坡圖案】編導:嚴珮盈
    攝影師何藩(1931-2016)擅長用光影線條捕捉小人物生活百態、展現真實瞬間之美,受到他1956年拍攝的經典作品《山坡圖案》啟發,木集走到流動的城市中尋找構圖,嘗試細緻地觀看快門下「決定性瞬間」是如何捕捉平凡中的不平凡。

    02/09/2023
  • 文人的抽象寫意

    文人的抽象寫意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虛實」二字,帶出本集探討中國文人畫創上抽象的特色。


    【討論:文人的抽象寫意】編導:余詠琪
    二十世紀西方興起的抽象藝術,曾經為繪畫界帶來不少衝擊;其實,中國傳統的文人畫,也能找到跟抽象涵意相似的語言——寫意。中國歷代文人畫內容豐富,既有紀實地描繪山水、美人,亦有畫石寫意的風格,讓畫家抒發心中感受。

    本集從二十世紀出發,先了解西方抽象藝術如何影響本地華人畫家,創作出新風格的水墨畫,再回看明、清時期,欣賞個性派文人畫家,像揚州八怪等人筆下那些帶點抽象感覺、奇特又寫意的大自然面貌。

    畫作介紹:
    《鹿頸村》呂壽琨(1919 – 1975)
    《山水》劉國松(1932 -)
    《芝蘭竹石》薛始亨(1617 – 1686)
    《寒窗十詠圖》高翔(1688 – 1753)

    畫作提供: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主持:米哈
    嘉賓主持:卓家慧(藝術家)
    嘉賓:童宇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副研究員)


    【色•香港:餐室拾味–涼茶舗茶樓茶餐應】編導:嚴珮盈

    畫家梁依廷(1985 –)善於利用工筆畫以詩一般的筆觸,留住稍縱即逝的生活日常。其作品《餐室拾味–涼茶舗茶樓茶餐廳》(2010)便以淡雅色調,留住濃郁的本土味道和餐室溫度,帶觀眾穿梭於老派飲食地圖。

    26/08/2023
  • 清代藝術市場

    清代藝術市場

    【筆舞誌:異彩】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草書寫出「價值」二字,作為本集介紹清代時期藝術市場概況的點題。

    【討論:清代藝術市場】編導:曾楚燊
    商業蓬勃可以是藝術創新的燃料,當商人願意大灑金錢購買藝術品,藝術家就有更多機會創作。清代揚州一帶是鹽業重鎮,富可敵國的鹽商,喜歡與文人為伍以顯示社會地位,故此畫家為求與眾不同而敢於創新,造就了藝術市場的盛況。除了揚州、廣州十三行以外,上海商貿頻繁兼且是交通樞紐,引進了不少西方美學知識,也造就了當地別具一格的畫風。

    畫作介紹:
    《花果冊》石濤(1642-1707)
    《竹石圖》鄭夑(鄭板橋)(1693-1766)
    《嘯傲煙霞山水人物冊》黎簡(1748-1799)
    《富貴白頭》居簾(1828-1904)
    《荷鋤歸》任頤(1840-1895)

    畫作提供: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主持:米哈
    嘉賓主持:卓家慧(藝術家)
    嘉賓:何碧琪(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研究員)

    【游於藝:人物畫】編導:郭淑美
    西方繪畫中有不同種類的人物畫,畫中除了畫人物外,原來還包含了主角身份、地位、背境等元素;而藝復興時期的不少群像畫,更具有功能性,能夠清楚交代一些宗教儀式和官方活動等,透過觀賞這些畫作,我們還可以發現不少歷史事件的端倪呢!

    19/08/2023
  • 帝皇的品味

    帝皇的品味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潮流」二字,帶出中國瓷器在歷代的美學演變。


    【討論:帝皇的品味】編導:余詠琪
    瓷器是中國經典的工藝品,是歷史悠久的文物,也是昔日藉着外銷令西方認識東方美學的媒介之一。從釉色、造型至紋飾,每件瓷器都有其藝術上的可觀性,而同時反映了不同朝代的美學主張。本集透過串連不同朝代帝皇的重要收藏,了解歷代帝皇的藝術喜好如何影響了瓷器釉色上的演變。

    文物介紹:
    汝窰青釉筆洗(北宋晚期)
    甜白釉暗花龍紋高足碗(「永樂年製」款)(明永樂)
    祭紅釉盤(「大明宣德年製」款)(明宣德)
    澆黃釉碟(「大明弘治年製」款)(明弘治)
    青花三顧草廬圖暖碗(明弘治)
    黃地鬥彩八吉祥紋雙耳扁瓶(「大清乾隆年製」款)(清乾隆)
    粉彩題詩紋雞缸杯(「大清乾隆仿古」款)(清乾隆)
    黑釉錐拱錦地金花火鐮盒(「大清乾隆年製」款)(清乾隆)
    黃釉刻龍紋碗(「大清宣統年製」款)(清宣統)
    黃釉盃一對(「大清雍正年製」款)(清雍正)
    黃地綠彩雙龍戲珠紋碟一對(「大清光緒年製」款)(清光緒)
    五彩龍鳳紋碗一對(「大清道光年製」款)(清道光)

    藏品提供:香港藝術館

    主持:米哈
    嘉賓:鄭煥棠(香港藝術館館長(中國文物))、麥詠雯(香港藝術館一級助理館長(中國文物))

    【游於藝:文藝復興】編導:郭淑美
    為甚麼讀西方藝術史往往提到文藝復興?因為文藝復興是一場令人再思人文價值的文化運動!
    而從畫家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及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之中,正好表現出當時西方社會是既重視人文,又尊重科學的文化黃金時代。

    12/08/2023
  • 藝術要有形

    藝術要有形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領悟」二字,帶出本集主角呂壽琨提倡畫家要參悟世間事物、建立自我風格的創作哲學。


    【討論:藝術要有形】編導:余詠琪
    在四、五十年代眾多南來香港的畫家當中,呂壽琨(1919-1975)憑著自幼建立的中國傳統繪畫根基,再吸取了西方現代藝術理論,經過努力鑽研下,創作出獨特的水墨畫新風格,成為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先驅者。

    呂壽琨在1957年出版的《國畫的研究》裡,提出『藝術必須有「形」』,而透過臨摹、寫生、禪畫三方面的創作,他更實踐了這有「形」的哲學。

    呂壽琨畫作介紹:
    《調景嶺》(1964)
    《傍晚》(1965)
    《臨倪瓚(江亭山色〉》(1967)
    《臨郭熙〈早春圖〉》(1968)
    《繪畫二號》(1969)
    《禪之四》(1970)
    《禪荷》(1970)
    《禪畫》(1971)
    《山水橫幅》(1971)
    《禪》(1974)
    《禪畫(一)》(1974)
    《莊子自在》(1974)
    《曲橋》(1991)

    畫作提供:香港藝術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

    主持:米哈
    嘉賓:俞俏(香港藝術館館長(現代及香港藝術))


    【色•香港:沙田望夫山】編導:嚴珮盈
    陳福善(1905-1995)的畫作經常遊走在虛實之間,細看其筆下的抽象色塊和拼貼風景,不經不覺便進入了他的怪誕異域。今集邀請你一起欣賞他眼中的《沙田望夫山》(1967年)。

    05/08/2023
  • 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

    【筆舞誌】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風格」兩字,表達畫家張大千的畫作特色。

    【討論:大千世界】編導:黎敏儀
    張大千集畫家、鑑藏家於一身,其書畫俱佳,他所具備的天賦、功力、氣魄、眼界等均有過人之處,加上好學勤奮,是近代畫家中的傳奇人物。
    本集介紹張大千畫風變化與人生經歷關係,分析其畫作如何由精謹細微到恣縱淋漓、對線條和色彩的復興,以及其深化傳統,但亦擁抱現代之風格,至後期創作出潑墨潑彩的技法,在近乎抽象的畫面中保留着具象的筆觸。
    節目中更罕有地播出1956年張大千繪畫荷花的片段,片段由香港電影製片家朱旭華先生拍攝,極為珍貴。

    張大千題跋畫作:
    石濤《翠蛟峰觀泉圖》

    張大千畫作介紹:
    《摩登迦女》1953年
    《番女掣庬圖》1944年
    《仕女圖》1951年
    《峨嵋山》1955年
    《八德園迎客徑》1966年
    《潑彩山水》1966年
    《秋山夕照》1967年
    《荷花四屏》1979年
    《墨荷圖》1956年

    張大千收藏畫作:
    張風《古木高士圖》1649年




    畫作提供:
    香港藝術館
    梅雲堂
    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長青館
    朱家欣

    主持:米哈
    嘉賓:鄧慶燊(香港藝術館館長(至樂樓))

    【藝文說:陰翳禮讚】編導:陳學勤
    建築物中由光與影所形成的視覺元素,往往使人感受到不同的氣氛,而日本建築物中的「陰翳」光影,不單讓人產生寧靜感覺,其背後更蘊含一種空間上的美學。香港大學建築學者黎雋維,嘗試淺談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一書,為觀眾發掘建築的美學與藝術色彩。

    29/07/2023
  • 「點」的美學-蕭勤

    「點」的美學-蕭勤

    【筆舞誌:無盡】編導:余詠琪
    書法導師陳靄凝以行書寫出「無盡」二字,點出本集所介紹畫家蕭勤,以「點」作為創作語言,點出無垠宇宙。


    【討論:戰後藝術-蕭勤與龐圖運動】編導:郭淑美
    華人抽象大師蕭勤擅以「圓點」創作,在其不同年代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同心圓形、潑彩式圓點等極具個人風格的特徵。蕭勤對於「點」的演繹,不限於純粹的個人情感宣洩,他更以此回應當時藝術風潮,發起以「點」作為創作綱領的「龐圖藝術國際運動」,是少數能在西方主導的藝術圈中佔一席位的華人畫家。

    今集有現代藝術資深專家暨拍賣官郭東杰作藝術導賞,郭東杰曾多次為蕭勤策展,在欣賞藝術品以外,帶領我們了解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如何影響蕭勤的創作路。

    蕭勤畫作介紹:
    《靜觀》1962
    《放射》1965
    《內蘊》1965
    《蘊》1974
    《炁-315》1984
    《在永久花園的莎芒妲-1》1999

    畫作提供: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3812畫廊

    主持:米哈
    嘉賓:郭東杰(現代藝術資深專家、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

    【色•香港:海與沙灘】編導:陳學勤
    畫家葉因泉(1903–1969)於戰後定居香港,善用中國國畫、西方水彩等形式繪畫香港不少地方,其風格多樣,展示自身對香港獨特的看法,《海灘》二畫,描畫了五六十年代由下午轉晚上的海邊景致,運用水彩線條捕捉人物百態和整體舒適氣氛,本集走訪多個城中海灘,嘗試讓觀眾感受到當時海灘所帶給畫家的愉快喜悅。

    22/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