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22/07/2023

    「很多時,人不能選擇死亡的時間,亦不能選擇死亡的方式。執著的人,為了小事而令家人或同事不快,問題還遠遠未牽涉到生死,已弄得如此田地,何必呢?」

    任職#法醫近40年,見盡生死,港大李嘉誠醫學院首席臨床講師#馬宣立醫生如何看「死亡」?馬醫生20年前成立「#風雨蘭」,協助經歷性暴力的女性,他認為政府在支援受害人以及性罪行相關法例上,有甚麼地方需要改善?


    集數

    EPISODES
    • 龐建貽

      龐建貽

      「年輕人要樂於作不同嘗試,勇於面對挑戰。汲取失敗經驗並銘記於心,認清錯處才能踏出下一步。」

      龐建貽,JP,海洋公園公司董事局主席。繼早前獲政府撥款資助後,公園依家的財政和營運狀況是甚樣?是甚麼原因導致山下園區重整計劃流標?公園有任何新對策?面對周邊地區主題樂園的競爭,公園如何可以持續發揮教育保育的功能?熱愛葡萄酒的他,又如何培育對這個行業有興趣的年輕人?

      02/12/2023
    • 馮永基

      馮永基

      「『知所進退』四字,聽來容易簡單,做起來難。『留白』是個哲學性的人生問題,做事懂得在甚麼情況下要努力,在甚麼情況下要釋放;如盡了力卻未能成功,也不用遺憾,要懂得放開。」

      馮永基教授,香港著名建築師,從事建築設計逾三十年,曾負責廣為人知的香港濕地公園、大嶼山心經簡林等公共建築項目。他認為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是甚麼?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如何才可以設計出人性化的建築?醉心水墨畫創作的馮教授,認為創作過程如何啟發建築設計靈感?

      25/11/2023
    • 史立德

      史立德

      「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年輕人不要只想不勞而獲,每個人必須經過一番磨練,拼搏才會有成果。」

      #史立德博士,#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他為知名的工業家,面對行業人才短缺,他認為有甚麼解決方法?政府推行的「再工業化」政策,他認為成效如何?他又怎樣看香港工業界的未來?

      18/11/2023
    • 潘烈文

      潘烈文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順風和逆風的時候都做好準備,當機會出現時,便可以全力抓緊。」

      潘烈文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及分部主任,一直致力研究與新興病毒有關嘅課題。佢係首個破解非典型肺炎冠狀病毒序列嘅學者,更喺新冠疫情爆發期間迅速研發出快速測試,佢喺當中有咩得着?對於呢場席捲全球嘅大流行病,佢有咩預測同睇法?佢點睇人類同大自然之間嘅關係?

      11/11/2023
    • 吳志華

      吳志華

      「我們做人處事要有大局意識,努力建構和諧社會,但不代表我們要盲目附和;要有自己的意見、觀點和特色,做到『和而不同』。」

      吳志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投身博物館策劃同管理工作超過三十年,佢認為科技發展為文化藝術帶來點樣嘅衝擊?在香港策展又遇到哪些困難?面對芸芸具有歷史意義嘅文物,佢會點樣挑選展品?年輕人如有意在文化藝術領域發展,可以點裝備自己?

      04/11/2023
    • 董愛麗

      董愛麗

      「希望大家在支取地球資源的同時,亦能回饋地球。每天不要浪費食物,關顧身邊有需要的人,這些微小的動作,已經能幫助地球,十分有意思。」

      惜食堂創辦人董愛麗,十幾年前成立香港首個食物回收及援助計劃,積極向飲食業回收剩餘食物,重新烹調成有營餐點後,再派發給有需要的社群。自計劃推行以來,最大的挑戰是甚麼?在食物回收方面,政府和社福界可以如何結合力量,做得更好?大家應該如何「盡做」,由源頭減廢?

      28/10/2023
    • 李樂詩

      李樂詩

      「人一生必定會經歷挫折,最重要係經得起風浪。憑著毅力、堅持同充足準備,先可以一步一步實現夢想。」

      《不一樣的傳說》邀請到極地博物館基金創辦人李樂詩博士分享她對全球暖化問題同環保教育的看法。李博士好細個的時候已經夢想環遊世界,憑著努力同不斷裝備自己,她成為全球首位踏遍地球三極的女探險家。她親眼目堵地球每況愈下,亦矢志為地球出一分力。

      21/10/2023
    • 梁榮武

      梁榮武

      「我們受到疫情煎熬和許多其他事情困擾,人們無可避免聚焦目前的困境,而忽略背後更大的危機。氣候危機對人的衝擊不會比新冠疫症輕,所以我們的目光應該更遠,盡量出一分力以處理更大的危機。」

      天氣變幻莫測,要「睇天造人」,需要對天氣現象有深度認識,先可以為自己、為地球作出最好的應對。對天氣瞭如指掌的第一代「天氣先生」、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覺得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香港人如果仍然忽視關注和改變生活模式,紓緩氣候危機,未來難以獨善其身!而且在未來十年,氣候危機的衝擊不會比新冠疫情低,再不作出改變,困苦必定多數倍!

      14/10/2023
    • 何文匯

      何文匯

      「有位老師這樣形容我:『知其不可而為之』。他說正音運動通常不會成功,但我仍做下去。很多事情即使看似艱辛,但若是有意義,就需要做。」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教授,多年來致力推動粵語正音運動,為何他會有這份執著?當中遇到甚麼挑戰?

      07/10/2023
    • 施永青

      施永青

      「我認為要求社會遷就你係好困難。你要調整自己嚟適應環境嘅改變。」

      《不一樣的旅程》今集邀請了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先生擔任嘉賓,大談他對教育、香港置業和前景的看法。談起教育,施永青認為不可以過份遷就年輕人,反而年輕人要調整自己來適應環境改變,亦要把握每個機會,勇於嘗試。同時他寄語年輕人不要將置業視為人生唯一的目標,要放膽追求理想。

      30/09/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