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簡介

GIST

自1997年起,香港電台推出《傑出華人系列》,以多位蜚聲國際的華人為拍攝對象。這些家傳戶曉的人物,備受世界所注目。

四分一世紀過去,他們卓越成就仍為人津津樂道,這個系列的復刻版,運用科技更好地復刻港台經典製作,並以這些傑出人物的名言鼓勵香港人砥礪前行。

最新

LATEST
14/10/2024

丁肇中1936年出生,山東人,他的母親是心理學教授,父親就是土木工程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丁肇中的童年在戰亂中度過,他在重慶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常常有日本飛機來襲。丁肇中非常感激父母對他的支持,讓他對自己有信心,讓他靠着自己的興趣來發展。

預告

UPCOMING
15/10/2024

1976年,丁肇中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晚宴演講的時候,他開創了一個先河,使用中文發言,目的是希望啓發中國學生可以關注實驗工作的重要性。1977年,丁肇中到中國訪問,他接受鄧小平的建議,讓中國科學家參與由他領導的大型實驗項目。因為丁

重溫

CATCHUP
10
2024
RTHK 31
  • 丁肇中 - 根在中國

    丁肇中 - 根在中國

    丁肇中1936年出生,山東人,他的母親是心理學教授,父親就是土木工程系教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丁肇中的童年在戰亂中度過,他在重慶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常常有日本飛機來襲。丁肇中非常感激父母對他的支持,讓他對自己有信心,讓他靠着自己的興趣來發展。

    14/10/2024
  • 丁肇中 -太空實驗

    丁肇中 -太空實驗

    為了更了解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丁肇中構思到利用 AMS 太空粒子探測器尋找太空中的反物質。AMS探測器需要由穿梭機送去國際太空站安裝,是國際太空站首次的大型科學實驗。1998年6月,美國穿梭機發現號升空,當中載着由丁肇中領導下設計的粒子探測器,簡稱AMS-01,目的要測試探測器的基本原理是否正確,為下一步製造更精密的AMS-02 作出準備。

    13/10/2024
  • 丁肇中 - J粒子的發現

    丁肇中 - J粒子的發現

    1974年,丁肇中從實驗成功發現一種新粒子,將它命名為 J粒子,因為 J 在量子力學上代表電流。丁肇中形容找新粒子是非常困難的,等於在每一秒鐘有一百億個雨滴中,尋找其中一個有顏色的雨滴。憑着這項發現,丁肇中成為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2/10/2024
  • 楊振寧 - 理智與感情

    楊振寧 - 理智與感情

    高度理性或者是做科學家的先決條件。不過,楊振寧如果缺乏感性的心靈,他亦無今日的成就,這份感性就是對物理的追求。一個個單調的符號,在他眼中是宇宙的詩篇。除了對物理的熱愛,楊振寧亦曾經出現過罕有的感情激蕩,就是對第一任太太杜致禮的追求。

    11/10/2024
  • 楊振寧 - 貢獻中國

    楊振寧 - 貢獻中國

    1971至1973年期間,楊振寧四度回中國,得到領導人接見。當時他感受到一份使命感,就是要為中美兩國建立友誼橋樑。他曾在美國各地演講,介紹新中國,又成立「全美華人協會」,希望促成中美建交。過去多年,楊振寧亦努力幫助中國科學發展,包括為清華大學發展高等研究中心。

    10/10/2024
  • 楊振寧 - 一個遺憾

    楊振寧 - 一個遺憾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研究的「宇稱不守恆」理論,榮獲華人首個諾貝爾獎。但是成名之後,他們開始不和。到1962年,兩人關係破裂,之後就一直無私下見過面。二人彷如陌路,對楊振寧來說,這個永遠是一個遺憾。

    09/10/2024
  • 楊振寧 - 不朽成就

    楊振寧 - 不朽成就

    1957年楊振寧和當時的合作夥伴李政道憑著「宇稱不守恆」物理理論,史無前例有華人獲得諾貝爾獎。「寧拙毋巧」是楊振寧的座右銘,之後他得到一個又一個的獎項,印證了他的不朽成就。

    08/10/2024
  • 饒宗頤 - 心無罣礙

    饒宗頤 - 心無罣礙

    心無罣礙

    八O年,饒宗頤到山東,見到泰山旁邊有石刻《金剛經》,當時他許願要寫《心經》。《心經》寫事物由無到有、由有到無,是一種過程,是一種變化,不要執著;不執著,心中就沒有痛苦,這是饒宗頤所追求「心無罣礙」的境界。九三年冬天,饒宗頤獲得索邦高等研究院頒發人文科學博士、法國文化部頒授藝術勳章,這兩個榮譽是對他一生成就的肯定。二OO三年冬天,饒宗頤將家中三萬多藏書捐出,成立學術館Petite Ecole。他說自己並不覺得老,因為他還有孩童的心、童心未減,每天都渴望學習。

    07/10/2024
  • 饒宗頤 - 以書入畫  學藝雙攜

    饒宗頤 - 以書入畫 學藝雙攜

    以書入畫學藝雙攜

    饒宗頤擅書畫,造詣深遠,對中國文化充滿熱情。他的畫作以山水見稱,筆墨淡遠,自古人處吸收筆情墨趣,大自然處收取物情物態,構圖別具一格;人物畫則仿敦煌古畫,質樸古雅。他對畫荷花情有獨鍾,神似八大山人,元氣淋漓、揮灑自如而具現代意象。饒宗頤認為畫作是對生活的書寫,透過畫筆感悟大自然的良辰美景。精通各種古代文字的他,書法自成一家,兼具古人風韻。饒宗頤擅長篆、隸、楷、草書,隨意寫出,神韻超逸,帶有上古至清代各時期名家氣息,也具強烈自我面目。

    06/10/2024
  • 饒宗頤 - 畢生治學  跨越古今

    饒宗頤 - 畢生治學 跨越古今

    畢生治學跨越古今

    饒宗頤跨越古今,畢生治學逾七十年,著作逾八十種,論文超過五百篇。從四十年代開始甲骨文研究,五九年出版《殷代貞卜人物通考》,採究夏商歷史文化。他認為研究愈困難,愈能激發開鑿的心,這正是追求學問的態度。五六年,首次赴巴黎參加漢學會議;七一年,與法國漢學權威戴密微合著《敦煌曲》,為研究唐代由西域經敦煌進入中原樂曲,提供珍貴的原始研究素材。七六年,巴黎講學期間,饒宗頤將散見於敦煌卷中的白描、畫稿等,研究敦煌畫的重要材料輯出,編成《敦煌白畫》,填補了敦煌藝術研究的重要空白,成為該領域的先驅。

    05/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