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楊慧雅
戲棚是香港獨有的一道奇特風景,不少本土的節日,一座座由竹、杉木建構而成的臨時戲棚,座落不同地方,上演一齣齣神功戲,人神共樂。雖說是臨時、是流動,但戲棚搭建,每個工序都非常講究,講求力學外,還要顧及美觀,包含的都是對手藝的追求。傳統竹戲棚由全人手搭建,超過百年歷史,而戲棚搭建技藝現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家俊師傅已經有三十多年搭棚經驗,是香港少數的搭戲棚師傅。最初由建築維修入行,後來經朋友介紹,再跟大師傅搭竹戲棚,自此展開他的「戲棚人生」。一般的建築維修竹棚與戲棚的搭建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是用於建築維修,方便工作為主,後者以此為舞台,承載著表演者與傳統文化習俗,是一個獨立的建築物。雖然李師傅是有搭棚的經驗,但都要由頭開始,邊扎邊了解戲棚的結構。
農曆3月23日是天后誕。李師傅會聯同一班手足走到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島,為島上居民搭竹戲棚。這座戲棚築於沿崖之邊,是「最具挑戰」的戲棚,李師傅指棚要穩固,一竹一杉的位置都要「諗過、度過」。回想起廿多年前,首次踏上蒲台島的一刻,李師傅說因為不熟悉搭戲棚的技藝,曾經想過放棄,但對戲棚的喜愛令他繼續搭棚人生。
累積了多年經驗的李師傅,已由當初的「外行人」成為了一班師傅的領軍人物,他認為要成為師傅,除了肯學不怕蝕底外,最重要是要力求改進,每次當大家沉醉於神功戲表演的時刻,李師傅在場中依然把握最後時機,尋找可改良的地方。
監製:楊慧雅
編導:黃雅茵
一副眼鏡,是一件輔助工具?裝飾品?還是別人對配戴者的第一印象?
劉堅迪Rif,是一位「眼鏡裁縫」,專門為客人親手製作眼鏡,由款式、顏色,以至鏡臂長度、配戴位置,也可以按配戴者的需要作出客製化。大學時期修讀玩具設計的他,在偶然情況下參加了一個眼鏡設計比賽,更獲得到訪該眼鏡品牌法國工作室的機會。從此改變了他對眼鏡的看法,更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
回港後Rif在一間眼鏡廠當設計師,但這並不能滿足他對眼鏡設計更宏大的夢想。經多數年的磨劍,他終於成立了一間眼鏡工作室,自己去搜羅各種生產工具,在工作室埋首研究製作眼鏡的每一個工序,練就出一雙將客人天馬行空的構思完滿實現的巧手。可幸Rif自小已受到當裝修師傅的爸爸的薰陶,深知雙手是最強的武器,只要有技巧,有想象力,很多東西都可以用自己雙手造出來。「工具要自己動手造才會合用」,是他爸爸經常掛在口邊的說話,因此即便坊間很難買到適合小規模生產眼鏡的機器,他也可以自己製作。
Rif在生產客人的訂單之餘,仍會抽時間不斷研究新的設計、物料、技術,希望在訂製眼鏡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因為對他而言,眼鏡不單是一個矯正視力的工具,更是一個可以配戴在面上的藝術品。
戲棚是香港獨有的一道奇特風景,不少本土的節日,一座座由竹、杉木建構而成的臨時戲棚,座落不同地方,上演一齣齣神功戲,人神共樂。雖說是臨時、是流動,但戲棚搭建,每個工序都非常講究,講求力學外,還要顧及美觀,包含的都是對手藝的追求。傳統竹戲棚由全人手搭建,超過百年歷史,而戲棚搭建技藝現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李家俊師傅已經有三十多年搭棚經驗,是香港少數的搭戲棚師傅。最初由建築維修入行,後來經朋友介紹,再跟大師傅搭竹戲棚,自此展開他的「戲棚人生」。一般的建築維修竹棚與戲棚的搭建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是用於建築維修,方便工作為主,後者以此為舞台,承載著表演者與傳統文化習俗,是一個獨立的建築物。雖然李師傅是有搭棚的經驗,但都要由頭開始,邊扎邊了解戲棚的結構。
農曆3月23日是天后誕。李師傅會聯同一班手足走到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島,為島上居民搭竹戲棚。這座戲棚築於沿崖之邊,是「最具挑戰」的戲棚,李師傅指棚要穩固,一竹一杉的位置都要「諗過、度過」。回想起廿多年前,首次踏上蒲台島的一刻,李師傅說因為不熟悉搭戲棚的技藝,曾經想過放棄,但對戲棚的喜愛令他繼續搭棚人生。
累積了多年經驗的李師傅,已由當初的「外行人」成為了一班師傅的領軍人物,他認為要成為師傅,除了肯學不怕蝕底外,最重要是要力求改進,每次當大家沉醉於神功戲表演的時刻,李師傅在場中依然把握最後時機,尋找可改良的地方。
監製:楊慧雅
編導:黃雅茵